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31.
庄子“道”论对后世的影响深远,魏晋玄学中的“贵无”到“崇有”到“独化”论的演化是老庄运思方式的再续,佛教禅宗的“禅”的思维进路近于庄子之“道”的模式,宋明理学的“理”的内涵是对庄子“道”论的借鉴,是一种文化潜流。  相似文献   
132.
133.
人们对善恶问题的理解 ,由于视角、文化以及语言的不同 ,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解释。本文通过对善恶概念的界定和梳理 ,指出善恶问题是道德生活的主题。文章明确阐明了善恶问题在道德生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指出应该特别关注人类的道德实践 ,并对善恶问题作出合理的解答。  相似文献   
134.
大家都知道,在塔尔斯基的语义真理论中,有这样一个等值图式(T):X在L中是真的,当且仅当P。在塔尔斯基设法刻画我们关于真的前理论理解——“一个真理性的语句描述了与其一致的事物”这一点上,图式(T)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在像奎因和收缩论者的某些关于真的去引号的说明中,塔尔斯基的语义图式(T)则变成了“去引号”的图式。  相似文献   
135.
华锋 《世界哲学》2023,(1):150-159+161
本质主义在近几年模态知识论的讨论中得到了大量的关注和认可。继法恩对本质的模态性解释路径提出挑战之后,学界掀起了新亚里士多德式的本质主义的新浪潮。洛提出了一种先验的严肃本质主义,他认为我们可以凭借对给定事物的真实定义的理解而把握到该事物的本质,然后再依据桥律(□xP→□P)我们就可获得模态知识。我们认为,面对自然类事物的模态探讨时,运用纯粹的先验方法总会顾此而失彼,而采用一种混合式的分析进路将会是未来探讨如何获得模态知识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36.
传印 《法音》2010,(4):32-32
《净土决疑论》科判 为释此论,谨遵通例,试为科判,略为提要。但为阐述方便,未及周全允当,达者详之。  相似文献   
137.
138.
句法优先理论假设词类加工功能上优先于语义、动词论元结构和话语信息加工。来自德语和法语的证据显示, 词类违反阻断语义整合和动词论元结构加工, 因而词类优先于语义和动词论元结构。关于词类加工在功能上是否优先于话语信息加工, 尚无来自任何语言的证据。汉语证据尽管显示词类并不优先于语义, 但未充分讨论任务因素的影响。将来研究有必要使用ERP技术和违反范式, 从语义整合、动词论元结构加工和话语水平加工等多个层面, 同时操纵词类的正确性和非句法因素, 考察句法特性上与德语和法语不同的语言, 如汉语和韩语。这方面研究将有助于洞察一个语言的语言学特性如何制约或调整词类加工的功能性质。  相似文献   
139.
自然科学是近现代无神论的重要基石,特别是生物科学向宗教神学领域发起的挑战。达尔文的进化论动摇了宗教神学的基础,成为科学无神论的支柱之一。在当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压力下,传统的宗教势力为保存生存,不断调整的战略,企图为现代宗教罩上科学的光环。当代基督教新基要主义势力提出"智能设计论"(Intelligent Design),向生物进化论发起挑战。美国科学促进联合会发表声明,反对将"智能设计论"列入公共学校的教育课程。在国际宗教组织大力资助下,多种版本的"智能设计论"被翻译为中文在国内出版发行。而人文主义者、科学家的批判声音,仅在新闻媒体上有零星的报道。生物科学分支——神经认知学,用科学技术研究宗教神秘主观体验现象。当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将会导致全世界超自然主义的逐渐衰退。  相似文献   
140.
与现代社会的道德旁观现象类似,《孟子》中的"见牛未见羊"现象揭示出:虽然人皆有不忍之心,但却不是人人皆能将其有所推扩。要解读这一现象,必须撇开孟子性善立场的先入为主,回到齐宣王本人的语境中审视其心理状态的变化过程。总体而言,孟子强调的不忍之心对齐宣王而言主要意味着一种心理平复所带来的道德欲求的满足。这种满足感对应于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乃是一种原始意味的被动道德欲求,而孟子希冀齐宣王具备的却是一种"不谓命"式的君子道德意志。两者在外向推扩方面的动力差别造就了"见牛未见羊"现象的出现。引申而言,促使齐宣王做出行为反应的被动道德欲求更普遍地以一种旨在使行为主体获得道德满足感的消费形式存在。这致使人们往往将道德等同为一种道德消费,并因满足感获得途径的便宜而过高估计了自己践履道德的真实能力。故而每当身临困境时便习惯以一种旁观者的角色介入其中,拒绝或不能担负相应的道德责任,于此就出现了常见的道德旁观现象。因而"推扩"的心理基础或更应被理解为一种不得满足的负疚感,以及由此激发的使他人从中获得解脱的决心,而不能简单架构于恻隐之心的"人皆有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