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了深入学习和掌握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上海社联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上海市伦理学会举办了"文化发展与道德建设"学术年会.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教授、学者和研究生共一百余人参加了会议.上海市伦理学会会长朱贻庭和上海市伦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中之主持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现实,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文化发展与道德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2.
中国社会市场经济改革开放至今,变化巨大,但也在发展中出现了诸多社会道德问题,有些问题已相当严重.如何评估当前的道德状况?造成社会道德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如何根治或如何重建?带着这些社会上下都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基地于2011年12月17日至18日组织召开了"当前中国社会道德问题与道德重建"专项研讨会.本次会议邀请的学者覆盖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专业领域,周孝正、竹立家、刘光明、杨义芹、张海涛、张傅等一批在各个专业领域各有建树的学者参加了会议,伦理学基地的葛晨虹、龚群、肖群忠、李茂森、曹刚、郭清香、杨伟清、张霄等研究员,部分杂志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也都参加了会议.会议旨在汇聚各方相关专家,切实"会诊"社会道德问题,集思广益,诊断病根,开出具有建设性的社会道德问题治理"药方".会议讨论热烈而深入,主要围绕下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83.
“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的争论不应聚焦于国人道德是否滑坡的评判,其展现出的正面意义——法治的深入和理性的彰显——正是社会进步的坚强基石.对于道德追求和道德要求的混同让我们在道德问题上陷入了困境.问题在于:道德本身是无法从根本上拯救自己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表明,道德问题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法律制度.“扶还是不扶”的道德困境能够通过制度安排加以解决.如果制度安排真正做到了人性化、科学化,那么,必将有效地推动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反之,如果法律制度得不到贯彻实施,道德水平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当前,促进法律义务的忠实履行,正是道德建设的基础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84.
论政治美德     
人们都期望政治行为主体能够具有政治美德,但是政治美德的性质必须在政治关系的真实结构的基础上加以考察.从交换正义而非分配正义入手,我们就能发现政治的本源现象是正规的、公共的强制力量,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进一步考察政治的积极作用.所以政治美德首先在于能够尊重并保卫人们通过放弃原初的任性自由而获得的法定权利和自由,进一步就是能够为发挥人们的创造力、追求自己的好生活观念提供广阔空间.在政治生活中,公民们自我反思、自制、彼此尊重、宽容,并在公共辩论中以理服人、以理服己,构成了政治美德的基本内容,它们需要靠政治制度的引导才有望达到兴盛,但绝非强制所能奏效.  相似文献   
85.
《道德与文明》2012,(6):2+161
2012年10月13—14日,由天津社会科学院《道德与文明》杂志社主办,中国伦理学会、苏州大学、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清华大学哲学系、河北经贸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办的"道德治理与道德文化建设——纪念《道德与文明》杂  相似文献   
86.
陈杰 《中国道教》2014,(2):14-15
正十部门文件的出台和施行,整治了许多乱象和不良风气,解决了许多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给道教加强自身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外部空间,也为提升宫观管理水平、促进道教健康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央统战部等中央十部门于2012年10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处理涉及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下简称十部门文件),指出了当前  相似文献   
87.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实施十几年来,在实践上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异彩纷呈,文明道德之花竞相开放;在理论上多学科联动,中国特色的公民道德建设理论体系正在形成。但无论在道德建设实践中还是理论研究上都还有很多问题和不足,它需要党和政府、各种社会组织和广大民众的广泛参与,其中学术理论界应着重从三个方面做出努力:进一步加强相关理论研究,为公民道德建设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加强实践调研,增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针对性;积极探索将道德建设制度化、法律化的途径和机制。  相似文献   
88.
科学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原生态的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过程中的衍生态理论.发挥科学无神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科学无神论是科学的世界观,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提供哲学指导、思想保证、文化动力、理论武器和路径选择,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着眼部队指挥干部成长发展的机制建设,是提高军队指挥干部科技素质的重要保证。无论是加快军队院校改革步伐,还是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从根本上讲为了解决军事指挥人才的基础素质,尤其是科技文化素质问题。部队则是锻造合格军事指挥人才的熔炉,是实现人与武器装备有机结合,形成现实战斗力的广阔舞台。适应未来军事斗争需要的具有高科技素质的军事指挥人才,只有在部队的军事训练和实际工作中经过严格摔打,才能肩负重任、不辱使命。这就需要部队为军事指挥人才成长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尤其要着眼注重各种有效机制的建设,促使军事指挥人才成为“科技强军”的实践主体。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新农村绿化建设的意义的探讨,对现存的重建设轻绿化、城市化倾向严重、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使乡村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