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思维论》是田运长期以来研究思维理论的结晶,也是我国当代思维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本分析了《思维论》体系结构上的特点,对书中提出的思维三规律、思维信息论、智慧开发论等方面的观点进行了评述,肯定了《思维论》对发展思维科学的理论意义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2.
关于伦理道德与智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广荣 《伦理学研究》2003,(1):16-20,35
伦理道德与智慧的关系是一个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伦理、道德与智慧都有联系,但本身都不是智慧。伦理智慧与道德智慧相通,但两者不是同一种意义上的智慧。伦理智慧与道德智慧具有多方面的社会价值,提倡伦理智慧和道德智慧有助于当代中国的社会改革和全面进步,为此需要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和道德价值进行批判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63.
追求智慧     
种种新的社会道德问题的出现,对伦理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提供一方——伦理学或道德哲学——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它把即使是最具有实践意义的问题也导向“学术化”,而伦理学仍然被许多专家们作为一种价值中立的、需要运用极端模糊的专业语言来探究的学科。为了理解对现实世界的严肃道德关怀与哲学所彩取与道德相分离的立场之间深刻的分歧,以及理解在哲学自身中所存在的,一方面要追求智慧,而另一方面又要满足表现伦理专业见解的愿望,就有必要回顾一下西方哲学史上关于智慧及其与美德、合理性的关系的阐述,以及不同层次的智慧是如何真正被需要的。  相似文献   
64.
简单 《思维与智慧》2003,(10):42-42
有一个20岁的美国青年只身到波士顿闯天下。他头脑灵活,点子也多,在仔细观察,周密思考后,选中了平时很少有人注意的投资低廉又大众化的商品——刷子。作为自己经营的目标。  相似文献   
65.
《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于2006年4月21日被中国教育学会审批为“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有关领导对这一课题十分关注,寄以很大希望,认为它是教育创新的重要研究课题,是可持续几个五年计划研究的课题。从课题批准之日起,经过7个月的筹备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有近百个子课题申报上来,参与总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第一段]  相似文献   
66.
我国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今年105岁了,除了耳朵需要戴助听器外,思维敏捷,笔耕不止,每月都有文章发表在国内外的报刊上。央视采访他的长寿秘诀时,周老说,凡事要想得开,要往前看。主持人开玩笑地说,要是我还是想不开呢。周老跟着一句说:拐个弯,不就  相似文献   
67.
智慧语丝     
《思维与智慧》2011,(8):33-33
对于一朵美丽的花,它脚下的泥土是卑贱还是高贵都是一样重要的。 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父母最疼爱的孩子。——林清玄  相似文献   
68.
电台里正在直播一道抢答题:一根蚕丝怎样才能穿过千回百转的“迷路”?主持人还补充说,“迷路”是有机玻璃做的,孔很细,也很曲折。听众的电话把主持人累得够呛,有的人说用一根很细很细的针—但这样的针到哪里去找,即使找到了,谁又有本事让它不断地“委曲求全”,一根不会兜圈子的针,凭什么带领一根蚕  相似文献   
69.
本刊启事     
孟迎新 《思维与智慧》2007,(13):M0002-M0002
《思维与智慧》有很多意味深长极富哲理的故事,镌刻心中,久久不能忘怀。我觉得这美妙的感觉不能一人独享,便把她推介给了我的学生。上课时,读一则故事,延伸课堂的宽度,增加授课的深度,学生听得如痴如醉。《思维与智慧》是架在我和学生之间的一座桥。[第一段]  相似文献   
70.
有这样一个故事。二战后一个日本商人经营小食品,买卖很好。他一般是把东西包扎好后,非常礼貌地问顾客:先生,是您自己带回去呢,还是给您送回去?顾客多选择后者,这样,店员要不断地给顾客送货,导致人手紧张,经营成本高。后来有人出了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