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智慧的魅力     
对于古希腊人来说,智慧的魅力远胜过权力和地位的诱惑。在古希腊,最受人尊敬的,不是拥有巨大权力的国王和艺术家,而是充满智慧的哲人。  相似文献   
23.
《思维与智慧》2010,(9):F0002-F0002
2010年7月17-18日,河北师范大学报刊集团、河北行知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思维与智慧》杂志社主办的第四届笔会在避署社地承德市举行。来自全国的13位作家朋友与杂志社编辑欢聚一堂,共同为杂志社的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24.
论医德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医德智慧哈尔滨医科大学(150086)孙福川多年来,医学伦理学界对医学道德重在建设这一原则已经形成共识,但在如何更有效地推进医德建设上,对现实中提出的某些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并未给予应有的注意,尚无专门研究,所以目前还交不上合格答卷。例如,医德智慧...  相似文献   
25.
写作思维原理的揭示,给写作和作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这一事实再次证明:科学原理的揭示带给行为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认为,写作思维原理所揭示的也有人们普遍的思维原理,于是企图以写作思维原理为借鉴揭示出各科学习的一般思维原理、路径、技术,并以此拯救奄奄一息的普通教育。作者坚信,学习思维原理能把教学中的黑胡同照得明明白白,人类教学新纪元的黎明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26.
魏新东  汪凤炎 《心理学报》2021,53(11):1244-1259
相对于面对自己的人际冲突, 以独立自我为主的西方人在面对朋友的人际冲突时表现更智慧(所罗门悖论)。在以互依自我为主的中国人身上所罗门悖论是否会有不同特点?研究1通过在线平台招募中美两国被试, 随机分配到自我与朋友冲突组考察其智慧推理水平, 并考察自我类型的影响。对齐法与方差分析的结果均显示美国文化下朋友组智慧推理显著高于自我组, 而中国文化下两组差异不显著, 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文化下独立自我与冲突类型的交互项显著预测智慧推理。在此基础上, 研究2~4在中国文化背景下, 通过启动不同自我类型, 考察个体在自我或朋友冲突组中的智慧推理差异, 结果显示启动独立自我的朋友组显著高于自我组, 而启动互依自我的两组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所罗门悖论可能只存在独立自我高的人身上, 并不具有普适性。可见心理学研究除了关注样本多样性问题外, 更需关注使用单一样本却默认结论具有文化普适性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27.
景天星 《法音》2021,(2):61-63
翻阅佛教典籍,有诸多"琴弦"之喻,然最为著名者,莫过于"因缘和合喻""狮子筋弦喻"和"不急不缓喻"。此三种譬喻分别出自《入中论讲记》《华严经》和《中阿含经》。一、因缘和合喻"因缘和合喻"见于月称论师造、法尊法师译讲的《入中论讲记》。在《入中论》"第六菩提心现前地"中,月称论师有一颂:"如影像等法本空,观待缘合非不有,于彼本空影像等,亦起见彼行相识。"  相似文献   
28.
陈星桥 《法音》2006,(6):3-25
四、关于“禅”与禅宗的反思“禅”,全称禅那,是古印度语,中国翻为思惟修,亦名静虑,习惯上常梵汉并举,称作“禅定”。它为佛教的一类重要修行方法,是戒定慧根本三学之一和菩萨所行六种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一。禅定修法的种类很多,可有上千种(参看拙著  相似文献   
29.
凡夫走卒、达官贵人、神仙皇帝,人人都想把握自己的命运,领略生活中的妙趣,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可是现实的生活告诉人,即便你有钱、有地位、有荣誉,却不一定有幸福。经上说:"智慧赐人幸福"。(箴1:20)因为,只有智慧才会让人去思索幸福生活的价值的含义,顿悟生命真谛,从而获享幸福。谈到智慧,我们就很自然地想到了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他在当时曾被认为是最有智慧的人。于是有人去特尔斐神庙求神谕,询问是不是有比苏格拉底更聪明  相似文献   
30.
郭梅 《天风》2004,(10):49-49
让我们将智慧与知识、心思与意念、言语与行为都奉献于上帝,为上帝使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上自己的职责--"这些事你要殷勤去作,并要在此专心。"(提前4:15)"你当竭力在上帝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提后2:15)这是年老德高望重的保罗对年少阅历不深的提摩太的教训和劝导。我想这两句话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