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5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聋生由于自小听力失聪,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感知能力较差。加之很多聋生父母的愧疚之心使他们在物质上尽量给予补偿,在感情上给与特别关爱。还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缺少关爱。由于听力残缺,使得聋孩不能很好与人沟通、理解别人的感受,他们就养成了孤独自卑、不管不顾、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等不良性格。  相似文献   
192.
近些年艺术高校扩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学生把上大学的希望寄托在艺术高考上,由于艺术类高考的特殊性,在选拔与培养上有着自身的特点与模式。目前普通高中在音乐艺术生的选拔与培养模式上存在很大的误区,严重影响考生的质量。文章通过对普通高中音乐艺术生的选拔与培养现状及其原因的分析,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3.
左志宏  席居哲 《心理科学》2003,26(1):182-183
MagaretS.Mahler(1897-1985)是当代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她把早期婴儿自闭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和共生精神病(symbiotic.psychosis)这两种发现引入到正常婴幼儿自我发展的理论中,从母婴关系这一微观角度提出了婴幼儿自我发展的分化/个体化理论.为我们得以窥视人类婴幼儿自我的产生、最初但最重要的发展历程提供了崭新的视角,这对于深入了解婴幼儿自我发展的规律、抚养者(主要是母亲)如何协助婴幼儿自我健康发展、防止自我发展偏离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4.
本文说明了三个问题 :一是论述了孟、告之争没有违背矛盾“同一律” ;二是探索了“生之谓性”的命题为何会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共识 ;三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评价了“生之谓性”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95.
唐代的许逊崇拜与宋元净明道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刚 《中国道教》1990,(3):39-42
关于净明道发生的时间,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看法,或认为东晋,或说唐代,或主宋元。宋元说又分为两种,一种认为形成于南宋初的何守证;另一种认为发生于元初的刘玉。笔者认为,魏晋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社会上产生许逊、吴猛等人传播孝道的现象是不足为奇的,且汉代道教已经接受了儒家伦常观(参见《太平经》)。魏晋道教则进一步以行善立功等儒家伦理作为神仙长生的先决条件。但说作为一个道派的净明道已于此时发生。  相似文献   
196.
以往的研究者常用"唯心净土"来概括早期禅宗的净土观,但这样的表述并不确切。早期禅宗领袖对西方净土往生多持批判态度。道信等人以"安心""观心"的宗旨实践空观念佛法门,并有意对净土思想及念佛修行做出新的阐发。此外,禅师们对"心净土净"问题的思考及对"心即是净土"譬喻的使用,令早期禅宗的净土观显现出鲜明特色,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7.
生成论是当代具身认知科学中的一个新取向。它反对传统认知科学中的表征主义观点,主张心智并非认识者对环境信息的表征和加工,而是行动的制造者,是特定身体构造和身体能力的行动者与环境的互动与耦合过程。激进生成论认为自创生的生成论和感觉运动的生成论在反对表征主义方面过于“温和”。因此,它主张“激进化”生成论,强调基本心智就是一种反应形式,不包含任何内容性心理表征。因此,它要掀起一场反表征主义“革命”。这一激进主张受到来自左右两方面的批评。  相似文献   
198.
王颂 《哲学动态》2023,(9):95-102
对“无穷过”的讨论广见于中国、印度、希腊三大哲学传统。在本体论领域,它往往被用来推导第一因;在具体概念和命题的讨论中,它常被用来作归谬论证。中、印哲学家如庄子、郭象、龙树、世亲等人都探讨过无穷过问题,脉络清晰。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哲学家如智俨、法藏等人将两大传统熔于一炉,提出“无尽缘起”说。近代哲学家章太炎基于其“齐物哲学”立场对此有所回应,提出了不同看法。无穷过问题在佛教中具有两重面向:在本体论上,因佛教无需建立第一因,故不存在无穷过问题;在具体概念辨析中,印度佛学运用“俱生相待的闭环”的论证方法来解决它,而华严宗则以“无尽缘起说”对之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9.
本文尝试对章太炎民族主义主张的复杂性进行解析,试图揭示出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的深层结构和核心旨趣[1]。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是在与立宪派的康有为和梁启超、持"金铁主义"说的杨度、无政府主义者以及严复的自由主义的论辩中确立自身内涵的。他用"历史民族"、"政治民族"概念取代"天然民族"和"文化民族",深化了近代思想界关于民族主义的认识;同时他又通过对民族主义与无生主义关系的阐发,确立起一个贯穿民族主义、导引民族主义的"齐物平等"政治理想,从而为民族主义赋予了一种伦理性的内涵,超越了近代民族主义的自我封闭想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0.
从实践出发理解人类世界的统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马克思主义应是实践统一性的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从物质出发理解世界的统一性(物质统一性)的唯物论,还是一种从实践出发理解人类世界的统一性(实践统一性)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理论本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