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行为主义理论认定行为是后天习得,并且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他的结果所强化。所以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相反,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这种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叫做阳性强化法。  相似文献   
402.
近期两部反应家庭生活和孩子教育的影视剧,引起大家广泛的关注。《银河补习班》里有一位父亲学会了冷静沉着,每当遇到问题他选择包容孩子的不成熟和小脾气,为孩子指明方向,明确目标,陪伴孩子,鼓励孩子,建立信心,给予希望,遇到挫折,以身作则跑在前面。《小欢喜》里的孩子乔英子,站在桥边,撕心裂肺地喊出压抑已久的心声:"我不是非要去南大,我就是想要逃离你,长久的压抑和沉重的母爱让英子承受不住,对不起,是我没有做好你们的女儿。"  相似文献   
403.
王雷 《天风》2010,(8):14-16
<正>尽管在教会历史上时不时地有人(或教会)追求"灵恩",但把追求"灵恩"和推动"灵恩"成为一项运动并逐步推广,却始于二十世纪初。"灵恩运动"发轫于1901年的美国,先后经历三次浪潮。目前的"灵恩运动"还处于第三次  相似文献   
404.
一、自我成长分析 1968年的深秋季节,一声响亮的啼哭打破了医院的寂静。家族中,我是唯一的女孩。爷爷奶奶高兴的合不拢嘴,争先恐后地把我抱在怀里仔细端详。就这样,我在全家的呵护下渐渐长大。  相似文献   
405.
尽管那些知识是我们经过多少次仿惶、多少次失误、多少次教训才获得的,我们依旧不会对孩子们讲,我们不好意思开口,我们不知道怎么开口,我们更不清楚孩子们是否能理解并接受我们的建议。于是我们躲避这个“性”话题。而我们的孩子们呢,他们会四处出击,八方探求,去寻找那个讳莫如深的“性”。  相似文献   
406.
将现代西方美德伦理学的"美德"观念代入宋明理学内部,在广阔而深远的研究前景中,有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即能否因为"美德"的附属性来否认宋明理学所讲的形而上学是基础主义即实体主义的?换言之,儒学美德论与形而上学是否是绝对不相容的?这不仅仅涉及以美德伦理学研究儒家伦理的适用性和限度问题,以"儒学是什么"这一元问题视之,还内在地关涉儒学的理论特性。结合儒学价值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应当说,宋明理学尤其是朱子学中的形上学是基础主义的而非解释性的。承认这一点,并不减损美德伦理学与儒家伦理的深度理论关联。  相似文献   
407.
《皇帝的孩子》是中青年作家克莱尔·梅苏德的作品。故事围绕纽约的一群人展开,讲述了他们的生活、追求、困惑和失落,以及遭遇了"9·11"后生活的改变。其中,"衣服"一词贯穿始终,从索绪尔的符号学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小说中"衣服"的意象其内涵就是当今社会人们的欲望,揭露了当代社会人们的彷徨和迷茫,展现人们对欲望和追寻。  相似文献   
408.
他从小就是个患有严重口吃的孩子。10岁那年,他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话刚出口就遭到满堂哄笑,他第一次深刻体味到了口吃者的困窘。放学的路上,淘气的同学意扰未尽,仍然学着他口吃的腔调轮番表演,他备感屈辱,哭着奔回家,责问母亲:为什么你要生下一个口吃的孩子?母亲陪着他一起掉眼泪。  相似文献   
409.
愧对一头牛     
山路仅有一米宽左右,每次去山里的那所小学,都要在山口下车,然后,乘牛车颠簸近半小时,才能到达我们帮扶的那所小学,我们每次去都会随车带去许多能让孩子们欢呼雀跃的东西:课外书、文具、布娃娃、衣物……  相似文献   
410.
第一,智商,德育同时抓 有的父母把家庭教育单纯地理解为家庭智育。他们只抓孩子的智商的开发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对孩子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却要求很低,甚至没有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