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9篇
  39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双重表征理论及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双重表征理论认为创伤引起了可回忆的言语记忆和可回忆的情境记忆两类记忆。这两类记忆能够解释PTSD,比如再现创伤和情绪加工。创伤的情绪加工可能合出现成功完成、慢性加工和过早抑制加工三个结果。最后本文讨论了该理论在研究设计、临床实践和解释实验数据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42.
罗琼  蒋述卓 《学海》2006,(5):167-171
中国当代先锋作家有自己独特的叙事时间观,他们通过控制“叙事节奏”,使叙事进程变得缓慢;通过独特的“叙述时序”,表现现代世界的无序,及生活的不完整和不确定;通过“重复叙事”使叙述充满无限可能性。  相似文献   
243.
汤士文 《天风》2021,(2):31-33
《约拿书》是一卷非常独特的先知书.先知书通常注重先知的宣讲和预言,采用诗歌体写成,句式简短,容易记忆,而《约拿书》却并非如此.在整卷《约拿书》中只有一节经文记载约拿所宣讲的预言(参拿3:4),而其中连上帝的名字都没有提到;除了2章2节至9节约拿在鱼腹中的祷告是诗歌体以外,全书都是有关先知约拿的故事.因此,聚焦于《约拿书...  相似文献   
244.
为探讨儿童的累积创伤与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的关系机制,研究以方便取样法选取河南省7所小学的3478名4~5年级、有创伤经历的儿童为被试,采用创伤经历核查表、抑郁的行为激活问卷、认知情绪调节问卷和国际创伤问卷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累积创伤、经验回避、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CPTSD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且累积创伤能够显著正向预测CPTSD;(2)经验回避和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累积创伤和CPTSD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具体为:一是经验回避的中介作用;二是灾难化的中介作用;三是经验回避-自责、经验回避-沉思、经验回避-灾难化的链式中介作用。因此,减少创伤事件的发生,激活儿童行为,调整消极认知情绪是改善和预防儿童CPTSD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45.
梁一鸣  杨璐溪  席居哲  刘正奎 《心理学报》2022,54(10):1206-1215
借助交叉滞后网络的分析方法, 探讨睡眠问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症状系统中与其他症状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以经历舟曲泥石流的1460名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 在灾后3, 15和27个月对其PTSD症状进行测量。交叉滞后网络分析结果显示:3到15个月时的睡眠问题的发出预期影响最高; 而15到27个月时与他人疏离和线索引发生理反应的发出预期影响最高。结果表明了睡眠问题对PTSD症状影响的时间特异性, 并为儿童青少年的PTSD干预方案和诊断模式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46.
王鸢清  刘国雄 《心理科学》2022,45(6):1524-1530
摘要:文学小说阅读可以提高个体社会认知能力,但其中具体心理机制有待探索。本文通过梳理以往研究,从文学小说的社会性和文学性两个视角入手,结合模拟理论,精加工似然模型和叙事传输理论讨论了文学小说阅读影响社会认知的心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了文学小说影响社会认知的动机-情感-认知加工策略框架。文学小说的社会性会增强读者对故事的情感卷入(叙事传输理论),并引发读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心理模拟(模拟理论);文学小说的文学性同样能够增强读者对故事的情感卷入(叙事传输理论),同时促使读者在动机层面愿意耗费更多认知资源去理解故事内容(精加工似然模型),进而促进心理模拟。未来需要更多实证研究来检验这一框架的解释力,完善其边界条件,寻找脑机制层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247.
无论何种传记 ,究其实际不过是一种叙事或一种解释。对传记文献的比较研究 ,其任务不只是进行历史的复原 ,同时还包括叙事学研究。有关传记的叙事学研究 ,将突破个案研究的区域限制而获得对某一时期文化社会心理形势的广泛了解。本文即从叙事学纬度研究吴澄的传记。首先是发现问题 :从校勘入手 ,展示传记被加工的痕迹 ;其次是解释疑问 ,追溯新叙事所以生成的语境 ,考量其得以实现的修辞策略。通过对吴澄传记的叙事学分析 ,揭示 :即使在以真实为生命线的历史传记类著作中 ,修辞策略也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248.
通过在海南医学院开展一项试点性的短期叙事医学课程,探究此类叙事医学课程对于医学生叙事能力的影响以及课程本身的有效性。探究结果显示,该课程项目对于医学生叙事能力无显著影响。通过统计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角度,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归纳出课程本身存在的样本量、课程时间、量表等多种局限性;同时,也对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为未来叙事医学课程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249.
基于现象学取向的心理学研究,将生命故事呈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聚焦个体叙事的微观心理,为维护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一线医护个体的身心健康与预防应激障碍提供参考框架。使用叙事心理学“部分—内容”分析方法,在新冠疫情期间援鄂抗疫护士的日记中,选择高心理弹性叙事的典型个案进行研究,发现应对身心压力的心理弹性的动态过程:一线环境的5种压力源引发个体产生5种身心负性反应,由外部环境、个体内部及二者互动的3个维度、13个类别、29个弹性因子共同提供保护。援鄂护士心理弹性具有三维度结构,以及回避、问题中心、情绪中心、文化4种组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50.
1987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余国藩教授来华中师大中文系讲学,谈及宗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问题,并惠赠新作《宗教与中国文学——论<西游记>的玄道》(见台湾大学出版《中外文学》第15卷第6期)。其中讲到,有一些西方学者观察中国文学的结果,认为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发展最显著的不同点,是缺乏:“宗教启发性”而富于世俗性,由此表现出儒家思想的广阔影响,余国藩先生不以为然,便以《西游记》这部“喜剧性的宗教寓言”为例加以论析。本文不拟涉及整个中国文学中的宗教影响问题,仅就道教这种中国所固有的宗教同民间叙事文学之间的密切联系略作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