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2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利用128导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19名正常被试在言语、峰鸣声和音乐刺激上产生的脑电早期外源性成分N1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发现,在音素条件和蜂鸣声条件下,左侧额叶N1波幅显著高于右侧。偶极子溯源分析发现音素条件和蜂鸣声条件下的偶极子都位于左脑额叶,而音乐条件下的两个偶极子位于右脑额叶。证明范畴属性对信号加工大脑半球优势的影响在加工的早期就开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2.
灾难性事件在造成人员和财产巨大损失的同时, 对个人的幸福感可能还存在一个重新建构的积极影响模型。灾难性事件本身不可能引发幸福感, 但灾难性事件却可能会使个人从认知、需要和情绪三个方面, 重新建构幸福感的结构性成分, 进而改变促发幸福感的条件。灾后, 幸福感可能比灾前更容易产生。除此之外, 未受灾的个人, 也可能在与受灾当事人的比较中, 产生立即性的幸福感体验。  相似文献   
93.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考察了情绪语音影响面孔表情识别的时间进程。通过设置效价一致或不一致的“语音-面孔”对,要求被试判断情绪语音和面孔表情的效价是否一致。行为结果显示,被试对效价一致的“语音-面孔”对的反应更快。ERP结果显示,在70-130ms和220-450ms,不一致条件下的面孔表情比一致条件诱发了更负的波形;在450-750ms,不一致条件下的面孔表情比一致条件诱发更正的后正成分。说明情绪语音对面孔表情识别的多个阶段产生了跨通道影响。  相似文献   
94.
以523名工读生为调查对象,考察工读生毒品使用特点,并在控制相关人口学变量后,探讨感觉寻求、压力性生活事件、结交不良同伴与工读生毒品使用的关系。结果显示:(1)工读生的毒品使用行为严重,34.2%的工读生曾使用过毒品,毒品使用呈现低龄化、以吸食新型毒品为主的趋势。(2)工读生的感觉寻求是毒品使用的风险因素。(3)压力性生活事件对感觉寻求与毒品使用之间的关系具有风险增强的调节效应。(4)这种调节效应以结交不良同伴为中介变量。因此,感觉寻求对工读生毒品使用的影响是有中介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对青少年毒品使用的预防和干预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
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403名单胎、孕周在24~33周的孕妇进行研究,探讨怀孕过程中孕妇经历的生活事件和妊娠压力的关系,以及孕妇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丈夫支持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1)怀孕计划的主效应显著,孕龄的主效应不显著,怀孕计划和孕龄的交互作用显著;妊娠压力在怀孕计划上的主效应显著,意外怀孕的孕妇的妊娠压力显著高于计划怀孕的孕妇的妊娠压力;(2)怀孕过程中孕妇经历的生活事件与妊娠压力呈显著正相关,与孕妇的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3)孕妇的心理健康状况在生活事件和妊娠压力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应,即生活事件部分通过孕妇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孕妇的妊娠压力;而丈夫支持则对孕妇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当丈夫支持高时,心理健康状况越好的孕妇,其妊娠压力越低,心理健康状况对孕妇妊娠压力预测显著;当丈夫支持低时,心理健康状况对妊娠压力的预测不显著。  相似文献   
96.
自动情绪调节无需意识决定、注意加工及有意控制, 改变着情绪轨迹。迄今为止, 研究仅限于证实其确能低耗高效地改变情绪过程, 尚未对其如何改变情绪过程进行研究。以自动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可操作性, 可从行为和心理生理层面, 对自动情绪调节改变情绪过程的机制进行实验研究。研究问题包括:1)通过EEG技术检验自动情绪调节是否影响预备阶段行为反应倾向; 2)自动情绪调节对注意的注意觉醒、注意朝向和注意执行三个阶段的作用机制; 3)自动情绪调节对评价和反应的作用机制; 4)自动情绪调节的可塑性在脑活动上的体现。最终确定自动情绪调节的加工规律, 构建其预备-注意-评价-反应模型, 并为有效控制情绪紊乱和研究出高效的情绪调节干预方案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97.
无礼行为在工作场所中广泛存在, 但由于其强度低、意图模糊等特征, 从而使组织很难有效地甄别、预防或控制它。在总结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笔者展开了下列三方面的工作:首先, 厘清无礼行为与其他相关不良行为的概念边界; 其次, 梳理了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相关理论模型的发展进程, 主要介绍情绪认知评价理论模型、情感事件理论模型和无礼行为的情绪反应模型; 最后, 基于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主张建构一个以认知和情绪反应为中介, 以社会文化、人格和组织因素为调节变量的无礼行为的模型, 并建议未来的研究运用纵向实验设计的方法来确定各变量之间的因果走向, 以求进一步丰富、完善和深化无礼行为的发展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98.
领导者情感能够影响下属个体绩效和团队整体绩效, 但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基于情感事件理论和情绪传染理论, 在个体层面上, 领导者情感通过情绪传染和领导者行为两条路径影响下属情感, 进而影响下属绩效和工作态度。其次在团队层面上, 个体情感通过情绪传染和交叉影响形成团队情感基调, 通过影响团队过程, 进而影响团队绩效。最后, 文章提出领导者情感的跨层整合模型, 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9.
选取某高校20个教学班级共计614人为被试,采用心理学实证与系统动力学(system of dynamic)与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建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群体情绪传播的动力学规律进行了建模,并将模型仿真结果与心理实验结果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刻画出群体情绪传播的动力学规律,具有较高的生态效度。该模型的建立对群体性事件的定量预警与监控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
采用3(任务类型)×2(时段)被试内实验设计,对比一种混合型前瞻记忆(MPM)和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EBPM)在不同时段对进行中任务的干扰效应的神经机制。结果表明,在目标出现的时段,MPM对进行中任务有干扰效应,额区电极最活跃,额区电压最高,而在非目标时段MPM无干扰效应,但刺激出现后200-300ms额区电极较活跃。说明前瞻记忆任务在大脑中可能处于较高的激活状态,额叶灵活地调配意识的不同状态在前瞻记忆加工中参与的程度和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