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2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21.
对PTSD生物学机制的新认识及其治疗理念上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认识已有100余年的时间,只是它被曾冠名为"炮弹休克"、"战争神经症"、"强奸创伤综合症"等.直到1980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Ⅲ)才首次出现PTSD的诊断标准,描述个体在经历了痛苦、恐惧和无助等情绪体验的威胁生命的创伤性事件后,主要表现为对创伤性事件的反复性再体验、回避行为/麻木情感、警觉性增高等三大症状,是一种典型的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现着重探讨PTSD生物学机制的新认识,以及它对治疗理念转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2.
创伤后成长:概念、影响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伤后成长是指在与生活中具有创伤性质的事件或情境进行抗争后体验到的心理方面的正性变化。许多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创伤事件的特征、人格与认知、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等都对创伤后成长有影响。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未有一致的结论,两者间关系的不一致有四种可能的解释。未来研究应注意创伤后成长与相关概念的区别,探寻确证成长有效性的新证据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823.
研究采用Stroop色词命名任务。实验主要考察创伤性分离个体注意的加工模式。实验中,高分离个体在标准Stroop任务条件,明显受到Stroop效应的干扰,对创伤性词汇反应时间减慢。实验结果表明,创伤性分离个体的集中注意能力遭到破坏,实验符合创伤的回避加工理论,创伤性分离个体运用分离无意识忽略注意伤害性的刺激,如果无法忽略,则会有意识的回避加工。  相似文献   
824.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突发灾难事件后医学院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特点,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及民族团结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PTSD筛查问卷及开放式访谈调查方法对750名医学本科生进行研究。结果:在7.5暴力事件突发后,医学生PTSD的发生率达到12.8%。总体来看,以学生的PTSD症状中,回避维度平均分高于警觉维度的平均分。在性别、民族、学院、年级以及被试的性质上,被试的PTSD存在显著差异。医学生在7.5事件中充当的角色性质、所处学院、所处年级三个变量能联合预测PTSD症状2.7%的变异量。结论:高校学生工作者及高校教师应该根据医学生的特点,及时有效地采取危机干预措施,减少和避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民族团结意识。  相似文献   
825.
CHRM2基因rs1824024多态性与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美萍  张文新 《心理学报》2010,42(8):853-861
运用问卷法与DNA分型技术,以127名高和低抑郁组初中生为被试,考察CHRM2基因rs1824024多态性与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关系,重点探讨负性生活事件、青少年性别与年级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CHRM2基因rs1824024多态性与女青少年的抑郁边缘显著关联,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高抑郁的风险较低,但该位点与男青少年的抑郁无关;在那些经历低水平负性生活事件的青少年中,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高抑郁的可能性边缘显著低于GG型基因携带者;rs1824024多态性与年级对青少年早期抑郁无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26.
不同愉悦度面孔阈下情绪启动效应:来自ERP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勇  张伟娜  沈德立 《心理学报》2010,42(9):929-938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研究阈下情绪启动效应。实验中的因素是阈下呈现的情绪启动面孔的愉悦度,分为高、低两个水平。被试的任务是对中性靶刺激面孔进行情绪判断。结果发现:被试在对靶刺激进行情绪判断时出现与启动刺激愉悦度趋于一致的启动效应;低愉悦度面孔作启动刺激条件下N1和P2的波幅显著大于高愉悦度面孔作为启动刺激的条件;不同愉悦度情绪面孔的阈下启动效应是由于启动刺激影响了对靶刺激的知觉加工所致。  相似文献   
827.
为分析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进行完全血运重建术后长期的临床疗效,我们收集了2004年5月~2008年5月589例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其中实施完全性血运重建(CRV)461例(78.3%),不完全性血运重建(IRV)128例(21.7%),对比分析两组病例PCI术后随访1年以上的结果.结果显示IRV组患者中完全闭塞病变、3支血管病变的比例均高于CRV组(P<0.01);CRV组PCI成功率明显高于IRV组(94.8%vs 87.5%,P<0.05).提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完全性血运重建能够获得更好的长期临床疗效论.  相似文献   
828.
词汇的获得年龄效应:ER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听觉呈现条件下的词汇判断任务和ERP技术探讨了汉语双字词获得年龄效应。结果发现:1)在行为数据上,同晚获得词相比,早获得词的反应时更短且错误率更低。2)在ERP数据上,早获得词和晚获得词所诱发的LPC(800m s~1000m s)的平均波幅存在显著差异,同晚获得词相比,早获得词所诱发的LPC波幅更大,且这种差异主要是在中央顶区,说明获得年龄是影响汉语双字词识别的一个重要因素,获得年龄效应出现在认知加工进程的后期。  相似文献   
829.
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角度谈自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对自尊研究的发展进行简要述评。影像学的证据表明,自尊与海马的体积相关;电生理学的证据表明,自尊与P300成分的激活有关。文章最后提出,对自尊神经机制的研究要尊重自尊概念的复杂性,同时要达到提高个体自尊水平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30.
采用环境×基因×环境(E×G×E)研究设计, 以637名青少年为被试, 考察了负性生活事件、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和父母教养行为对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影响。结果发现: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早期抑郁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且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和父亲积极教养行为在其中起调节作用, 但该调节作用仅存在于男青少年群体中:在携带Val/Val基因型的男青少年中, 当父亲积极教养行为水平较低时, 青少年的抑郁水平随负性生活事件的增多而显著上升, 当父亲积极教养行为水平较高时, 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无显著预测作用; 在携带Met等位基因的男青少年中, 上述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