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神话可以说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诞生的.人类心灵有着对"孤独"的本能恐惧,感到孤独,需要情感维系的欲求,在人类高级意识尚未开化的原始时代,不仅表现在"群居"这一和动物相同的行为方式上,还表现在人类原始社会特有的象征性活动上,如巫术、崇拜和祈祷仪式.  相似文献   
32.
孙斌 《天风》2009,(5):18-18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也是圣经的重要主题之一.从(<创世记>到<启示录>,贯穿的主线之一就是"和谐".创造本身就是和谐的,救赎的目的就是要使神人和好,在新天新地中,更是达到一种完美的和谐.教会在地上的使命之一就是建立主的教会,使之成为金灯台,照亮这个世界.然而,教会目前的状况是堂点多,信徒多,且成分复杂,而教会力量薄弱,这对堂点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常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堂点管理不好,就容易使主的羊群分散,就容易出现矛盾,容易让异端邪说钻空子,造成教会内部的不和睦,也会造成教会的不和谐.  相似文献   
33.
青少年假想观众和个人神话观念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菲  雷雳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6):873-879
该文介绍了青春期特殊的心理特点——假想观众和个人神化的概念和不同的理论模型,对这些模型相关的实证研究进行了回顾,总结了这两个观念和青少年心理发展某些关系(分离—个性化过程、冒险行为和抑郁等)的研究,从理论基础、测量工具等角度探索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研究结果相互矛盾的原因,最后从概念界定、文化差异等方面分析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4.
互联网与宗教的叠加在短短三十余年里呈现出极为丰富和复杂的态势,并产生了互联网刺激宗教复兴的“神话”。这个“神话”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其它相关问题的判断。然而真实情况是:①宗教并无利用互联网扩张之天然能力;②欧美互联网高速发展背景下宗教持续衰退;③“百度指数” 表明中国网民对宗教的关注度保持基本稳定,且在近年来逐步下降。以上都打破了这个“神话”,从而推动认知和研究的“祛魅”,有助于对互联网宗教的理性化、法治化、规范化治理,有助于在互联网时代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为建立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和互联网宗教的健康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35.
作为"使藏族有所开化"的土著宗教和传递藏族文明的"文化丛",苯教在产生伊始便伴随着浩繁的神魔神话。其中,不乏一部分神话篇章将神祖世系、族群蕃衍与男女两性、婚姻家庭挂起钩来,编织出一幕幕"神仙婚配"事以转喻现实、规范婚姻秩序。然而,这些蕴藏着大量教化功能、宣扬神权、控制社会的婚姻神话本该"引起民族学的好奇之心"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鉴于此,本文拟披沙剖璞、索引文献,专题解读四部经典苯教婚姻神话的丰富内涵,以弥补缺失、阐发思考。  相似文献   
36.
《学海》2012,(3):217
《学海》的引文出处均采用尾注(文未注)。作者投稿请遵照以下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一)普通图书(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著作名/译者/出版年/页码茅盾:《神话研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14页。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30-35页。  相似文献   
37.
《学海》2011,(4)
《学海》的引文出处均采用尾注(文末注)。作者投稿请遵照以下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一)普通图书(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著作名/译者/出版年/页码茅盾:《神话研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14页。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38.
《学海》2011,(2):217
《学海》的引文出处均采用尾注(文末注)。作者投稿请遵照以下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一)普通图书(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著作名/译者/出版年/页码茅盾:《神话研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14页。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30-35页。(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著者/析出篇名/文集编者/文集题名/出版者/出  相似文献   
39.
在圣经《创世记》中,"上帝看着是好的"这句话伴随着上帝的创造过程反复出现。这句话一方面表达了创造者对创造之物的欣赏,另一方面表达了创造者在进行创造时的喜悦之情。而我从这句话里感受到了一个辅导者的心情。当一个辅导者看见他辅导的对象不断经历成长,他的心情也如上帝一样,"看着是好的"。  相似文献   
40.
近来翻阅古籍得窥古人情怀一隅,似乎他们都好闲成癖,身行之,心感之,口宣之,于是一段段一篇篇锦绣文字,便如斛斛珠玉璀璨倒出。 晚明人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说:“人言天不禁人富贵,而禁人清闲,人自不闲耳。若能随遇而安,不图将来,不追既往,不蔽目前,何不清闲之有?”大概老天也嫉妒凡人清闲,所以安排数不胜数的事务要你劳碌,把我们的一生变成了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没完没了地把巨石推向生活之巅,因为受到宙斯的咒语,巨石刚到山顶就自动滚落下来,还得从头再来。好在西西弗斯最终觉悟——他忽然发现自己推动石头的每个动作都那样优雅,他从机械的忙碌中沉人安闲澄澈之境,诅咒竟在这一刹那解除,巨石不再滚落。闲静解放了苦难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