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22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道与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在道教的教义教理中居于核心位置,亦为道教的最高信仰.然而道教同时是一种神教,是信仰种种神灵的宗教.那么在道教中,道与神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认为道家的"道"给人们提供了终极关怀,这是道教崇奉老子为教主的内在根据;指出道教中视道本身为神或者神灵变化的本体,还以分气说阐明道一分多的神道观,并贯穿于修炼思想之中.文分三部份:一、先秦文献中"道"的用例和含义,以及道家的"道"在宗教信仰层面对道教的作用;二、道教信仰层面的"道"及其与神灵观念的关系;三、"道"的普世意义及其现代作用.  相似文献   
132.
唯识学上讲的认识对象(境),与我们日常经验所感知的不同。它不是指客观存在物,没有独立性和实在性,而是与人的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因为心识具有“了别”的识变功能,能显现一切境相。心识所显现的境相只是外在客观对象物的一种相似之境,而非实在之境。其所显现的似境,皆为诸识所缘,是认识之相分。诸识所变之似境,不仅是一重所缘缘(相分之境),也不仅是一重本质相分和影像相分,而是无数重主客体相关相入之境,是无数重影像之影像。就存在而言,这种相似之境,它是有别于本然意义上的存在,是一种为人的存在,对人显示某种意向意义的存在。佛教的唯识学是关于思维和认识的科学。唯识学对于人类现象学的揭秘,对于我们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3.
陈继红 《学海》2014,(1):150-157
1990年代以来关于传统道德规范的研究基于两大问题而展开:其一,如何回应民族虚无主义、复古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等社会流行思潮?其二,如何在传统/现代、中国/西方的二维视角中重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在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回应中,国内学术界围绕传统道德的继承性、传统道德规范体系的内在结构、传统道德规范的现代转化路向、三纲五常的现代价值等重大问题展开了讨论。研究中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同时亦存有种种分歧。在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之下深入阐析这些分歧的表象与内因,对于推动中国现代道德规范体系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4.
通过对乐律学、音程和弦调式、音乐发展、乐器造型、乐器的音律定律、乐器的表现性能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音乐的各方面与黄金分割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真正感受到正是冥冥之中的黄金分割,才使我们创造出无比美妙动听的音乐。  相似文献   
135.
中国古代社会秩序是典型的等级秩序,为了高效地安排并维护社会成员在等级社会中的序位,中国传统社会形成了体系化的排序序维。所谓序维即秩序存在和被认识的维度,这些序维主要有神人序维、天君序维、君臣序维、父子序维、夫妻序维、兄弟序维、妻妾序维、贤与不肖序维、华夷序维、官民序维、主奴序维、师生序维、长幼序维等社会排序序维。这些序维都具有安排其中每一位社会角色的特别的权利与特别的义务的意义,而特别的权利与特别的义务可被称为"特分"。各具体的序维往往还被概括为人天秩序、人伦秩序以及人际秩序等。  相似文献   
136.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源于印度,传入我国后与道教、儒教并称为“三教”。佛教教义博大精深,经典繁富,现已成为一种庞大体系,而“三”与佛教文化有着不解之缘,这里辑录数种含“三”术语以窥一斑。  相似文献   
137.
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是平均主义的源头,而是均平思想的起点。均乃均衡、公平之意,其实质是人人各得其分,而非人人份额相等。均平思想的合理性在于认识到适度的等差是社会有序且充满活力的必要保证,其缺陷在于以宗法血缘、政治强权而不是以素质能力为标准来区分等差。先秦儒家均平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可以为当下中国社会公平机制的构建提供可资借鉴的传统资源。  相似文献   
138.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一直是笔苦心探讨的课题。本侧重从“体现学生心理主体性”谈了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9.
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前沿与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赐平  桑标  缪小春 《心理科学》2001,24(5):549-552
近一二十年,得益于认知发展理论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新发展,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体现在婴儿研究方兴未艾,一些新课题的出现使一些传统的研究领域重新恢复了活力。同时.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和认知行为遗传学这两个边沿交叉学科研究蓬勃发展,应用认知发展心理学研究迅速发展,对认知发展心理学研究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0.
抱负水平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秀君 《心理科学》2001,24(4):497-498
抱负水平(1evel of aspiration)这一概念最初是由Hoppe(1930)提出的,指主体对实验任务的期望和目标。Hoppe指出,主体的抱负水平在一项任务中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工作的成功而提高,随工作的失败而下降。以后,Frank进一步将它定义为人们在进行熟知自己过去成绩的课题时想象将来达到的水平。他指出:抱负水平和过去成绩水平之间的关系依赖于“保持高抱负水平的需要、使抱负水平尽可能接近成就水平的需要、避免失败的需要”这三大需要的相对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