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材料的呈现方式对大学生分类活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斌荣  阴国恩 《心理科学》2002,25(6):706-708,705
以60名视力、智力均正常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维度特征互不相同的三套图片材料和三种材料呈现方式,以被试分类的结果和解释的理由为依据,用一维特征分类、整体相似性分类、两阶段策略分类和其他分类等作为因变量指标,采用不完全被试内设计进行实验。用SPSS 8.0 for windows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结果:在A方式下,被试倾向于按材料的一维特征分类;在B方式下,被试倾向于按材料的整体相似性分类;在C方式下,被试倾向于按两阶段策略分类。  相似文献   
82.
心房颤动发生率很高,我国为0.77%,估计有1000万患者。房颤分类为初发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房颤病因众多,包括高血压病、心肌病、心衰、甲亢及冠心病等。房颤危害严重,房颤引发卒中高出5倍,房颤促进或加重心衰,房颤增加痴呆2倍。房颤增加病死率,严重降低患者生命质量。房颤治疗决策主要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并预防其复发和控制心室率与抗凝治疗预防血栓事件。  相似文献   
83.
国际疾病分类(ICD)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卫生信息标准分类,但是由于我国的ICD分类工作开展的时间还不是很长,推广还不够广泛和深入,目前我国应用ICD分类还存在很多问题,ICD分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加强临床医师的ICD分类知识培训和编码人员的专业培训及责任心教育是提高ICD分类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4.
目前临床对抑郁症的诊断仍普遍存在概念不清的现象,甚至抑郁症的诊断有逐渐被泛化的倾向,本文从抑郁症研究历史的角度,通过对抑郁症的概念及分类历史进行回顾,以期能廓清抑郁症相关的一些概念,从而为进一步统一标准、细化抑郁症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5.
国际疾病分类(ICD)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卫生信息标准分类,但是由于我国的ICD分类工作开展的时间还不是很长,推广还不够广泛和深入,目前我国应用ICD分类还存在很多问题,ICD分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加强临床医师的ICD分类知识培训和编码人员的专业培训及责任心教育是提高ICD分类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6.
心房颤动发生率很高,我国为0.77%,估计有1 000万患者.房颤分类为初发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房颤病因众多,包括高血压病、心肌病、心衰、甲亢及冠心痛等.房颤危害严重,房颤引发卒中高出5倍,房颤促进或加重心衰,房颤增加痴呆2倍.房颤增加病死率,严重降低患者生命质量.房颤治疗决策主要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并预防其复发和控制心室率与抗凝治疗预防血栓事件.  相似文献   
87.
各种分类标准在儿童分类中的竞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李文馥  樊艾梅 《心理学报》1994,27(4):362-369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查类概念,颜色、形状和主题关系四种主要分类标准在儿童分类操作中的竞争力;并衡量各分类标准被选择的次序和差别度。被试是4-8岁儿童150名。选取儿童熟悉的7个类概念。采用概念同定匹配和配对法。结果表明:在5岁以后类概念呈快速发展,8岁达基本掌握水平;四种分类标准中感知因素竞争力最弱,主题关系在5岁居高峰;各种分类标准强弱的等第次序自6岁后稳定一致;分类标准的差别度随年龄增长而加大,6-7岁是差别度变化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88.
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中文版的修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目的是在中国翻译和修订沃特斯一迪因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以便用于评价中国儿童对成人的依恋行为。来自中国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44名专家参加了本研究。他们根据自己对理想的中国儿童的理解,使用中文版的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进行了行为分类。统计结果表明,中文翻译版分类卡片的再测信度是,r=0.96(p<0.01);中文和英文版的再测信度是r=0.97(p<0.01);英文原版和英文再译版的再测信度为r=0.91(p<0.01).根据44名中国专家所做的行为分类平均数,我们建立了中国版的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这一指标与美国原版的儿童依恋行为安全性指标的相关系数为r=0.83(p<0.01).研究结果表明,被广泛用来测量西方儿童依恋行为的沃特斯一迪因儿童依恋分类卡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受文化差异的影响,相对有效地测量中国儿童对成人的依恋行为。本报告还初步探讨了中、英文版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中单项行为评分差异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89.
中美两国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目的是比较中国和美国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在评价中美儿童对教师的依恋行为中出现的差别,并分析可能会造成这些差别的有关因素。被试包括76名中国儿童和45名美国儿童。两国被试的平均年龄均为58个月。测量儿童依恋行为的工具是沃特斯一迪因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用中国和美国两种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分别计算出两组师生依恋安全性分数。结果显示,中美两国被试各自的两组师生依恋安全性分数都具有较高的相关(中国被试r=0.96,P<0.001;美国被试r=0.85,P<0.01)。但总体来看,用中国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计算的依恋安全性分数比用美国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计算的得分要高。因此,在用中国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来评价中美儿童对教师的依恋行为时,有把被试评价为安全性较高的倾向。  相似文献   
90.
情感目标的分类及其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作者认为我国过去在德育上注重情感对象的内容分析,80年代中期开始注意情感自身过程的分析,同时布鲁姆等人的情感目标分类系统获得了某些应用。文章较全面地述评了此分类系统。情感目标的测量工作绝大多数归属准则参照测验范畴。据此,提出应用现有人格测验的原理和方法去测量情感目标应该注意之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