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采用偏好、自由联想、字根补笔和字辨认等4项任务观察一例单纯性右侧基底节损伤遗忘症患者和两组正常对照的启动效应。结果发现:(1)该患者知觉性启动效应障碍,而语义性启动效应正常。认为知觉性启动效应的神经学基础可能在基底节。(2)该患者知觉性启动效应与语义性启动效应分离。认为神经组织的损伤可导致不同形式启动效应的分离,提出内隐记忆或启动效应的不同形式可能存在不同的神经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2.
王净  杨玉芳 《心理学报》1999,32(2):128-134
该文用配对比较方法,从人调谐波的数量对谐波筛的影响(实验一),失调谐波的位置(实验二)以及谐波相位与其失调幅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三)等三个方面对失调谐波的分离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多个谐波同时失调时其失效效应要比单个谐波强,即谐波失调存在累积效应;(2)谐波次数不同,其失调效应也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与谐波和共振峰之间的距离有关,谐波越靠近共振峰,其失调效应明显,但对由等振幅的谐波系  相似文献   
153.
实验1和实验2依据目标字和非目标字两种条件,比较了再认、整字偏好、包含、排除四类测验。在“过程不纯净”假设的前提下.检验了加工分离说(PDP)的修正模型并得到以下结果:(1)PDP修正馍型的结论与匹配比较法的结果吻合。本实验条件下,偏好测验是“纯净”的.但无意识影响参与了再认测验。(2)PDP修正模型关于R>R。的理论结果得到了目标字与非目标字两种条件下的实验的证实。另外.关于无意识影响遵循的规律与指导语无关的理论推测也得到了证实。(3)再认与偏好测验出现了功能分离。PDP修正模型可以解释其本质。(4)750ms呈现刺激时,反应倾向的规津是:外显过程比内隐过程严格;两过程均不受注意程度的作用而发生波动。  相似文献   
154.
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的信度比较研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务分离的实验范式以功能分离和随机独立性等证据说明不同记忆任务的底层系统或加工机制。近期研究发现,两种记忆测量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分半信度差异显著,内隐测验的信度更低一些,因而对变量效果缺乏足够的敏感性。两种测验信度差异对任务分离提出了区别于系统说或加工观点的另外解释。以后在研究外显和内隐记忆分离的时候应该慎重考虑测验信度的检验问题,还应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内隐记忆测验的信度,使两种记忆测验的信度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55.
利用二维铁钦纳错觉图片对单手及双手抓握情境下的知觉与行为分离现象进行实验验证,并探讨注意引导等因素对分离现象的影响。实验包括知觉任务和行为任务两项内容,前者主要测量被试的主观错觉量,后者则探讨分离现象是否存在及其影响因素。在行为任务中,记录被试在中心(目标)圆尺寸“实际相同”和“知觉相同”等不同情境下的行为,以拇指和食指抓握图片中心圆的最大抓握孔径为行为指标。结果发现:单手抓握时,左、右手的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错觉的影响,但均显示出分离现象;双手抓握时,右手受错觉影响的程度减少,分离现象增强,而左手的结果则比较混淆。因此,分离现象是存在的,但它的出现可能受到注意引导、注意分配倾向或双手协调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6.
过程分离程序下的自动化提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樊春雷  朱滢 《心理科学》2002,25(4):446-449
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的学习阶段涉及两类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与此相对应,记忆的提取过程可区分为有意识提取和自动化提取。研究者发现,自动化提取一般不受信息加工水平的影响,这被称为自动化提取的不变性。不过,在任务分离范式下的实验研究中会出现不变性受到破坏的情况。比如,学习阶段的概念编码有时会提高间接测验的成绩,不同的加工水平导致间接测验任务发生不同变化。同时,自动化加工也会影响直接测验任务的成绩。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与任务分离范式的实验假设有关。任务分离范式把直接测验任务和间接测验任务分别等同于有意识记忆和自动化记忆的纯净测量,但这一假设通常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157.
牛盾  赵婷 《心理学探新》2005,25(4):26-30
研究探讨言语-表象维度认知风格对外昱、内隐记忆效果的影响。实验采用不同认知风格(言语型和表象型)的被试,以抽象名词和具体名词为测验材料,运用了Jacoby加工分离程序。结果发现:言语-表象维度认知风格对内隐记忆效果的影响与外显记忆不同。(1)表象型被试和言语型被试在识记抽象名词时外显记忆成绩差异显著;(2)言语型-表象型认知风格没有导致内隐记忆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58.
问题学生内隐自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杨福义  梁宁建 《心理科学》2005,28(2):332-336
研究结果表明:(1)问题学生和普通学生一样,存在显著的内隐自尊效应。两类学生的内隐自尊效应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但不存在性别差异;(2)总体上问题学生的内隐自尊效应显著高于普通学生,初三阶段,两类学生的内隐自尊的差异显著;(3)问题学生的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是相对独立的两个自我评价系统。两类学生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组合状况不同,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状况差异显著;(4)问题学生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分离程度与其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和心理健康其他指标存在非常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9.
视障学生意识与无意识在文字材料记忆中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郝兴昌  朱亚辉  谢锐 《心理科学》2005,28(2):470-472,460
本实验采用3×2×2×2的四因素混合设计,通过加工分离程序(PDP)的包含和排除测验,计算意识和无意识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⑴在不同的材料类型上,意识和无意识贡献差异极其显著,意识的贡献低于无意识的贡献;⑵视障学生和正常学生意识和无意识贡献之间差异不显著;⑶年龄因素的差异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0.
雷雳  郭菲 《心理学报》2008,40(9):1021-1029
采用问卷法,以332名中学生为被试,探讨了青少年的分离-个体化、假想观众、互联网娱乐偏好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青少年互联网娱乐偏好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喜欢网上娱乐且有更高的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水平;(2)分离-个体化中的分离焦虑和预期拒绝对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3)青少年的互联网娱乐偏好对其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有正向的预测作用;(4)假想观众观念对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有直接的预测作用;(5)分离-个体化中的吞噬焦虑通过对互联网娱乐的偏好间接正向预测病理互联 网使用水平;(6)分离-个体化中的分离焦虑和自我卷入通过假想观众观念间接地正向预测青少年的病理互联网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