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孟强 《现代哲学》2011,(4):72-77
20世纪,梅洛-庞蒂的现象学、怀特海的形而上学与科学论(science studies)似乎是三个孤立的哲学事件。通过考察梅洛-庞蒂与科学论各自的历史嬗变,本文将论证晚期梅洛-庞蒂的存在论转向与当代科学论远离社会建构论属于同一种运动,即放弃康德式的主体主义。最终,它们不约而同地聚合于怀特海的形而上学。这并非巧合而具有思维的必然性。本文最后主张,我们应该放弃现代哲学的认识论偏见,恢复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地位。  相似文献   
882.
希腊哲学致力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希腊化哲学则视终末论为美好生活操练的本体功夫。终末论是希腊化哲学的根本特征,它以此为出发点越过古典希腊哲学,重新探寻伦理与自我关系的哲学语法,克服生活中为死亡所掌握的诸种激情形式,阐释美好生活的自然维度,充分呈现个体伦理生活的自由纯度。  相似文献   
883.
方向红 《哲学研究》2012,(4):65-73,128
自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中对身体所作的卓越分析以来,身体已经成为现象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今天,它已经越出了它所从出的领域,正在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带来新的视角,注入新的动力,例如,我们既可以看到以现象学意义上的身体概念为基础或受其启发  相似文献   
884.
张琴 《哲学研究》2012,(6):42-47
<正>宋代理学的整体建构,旨在以先秦儒学去解构佛教的教义系统并重建原始儒学。在以儒学为本位的思想重建之中,理学家汲取并融入佛教的义理系统,以拓展儒学所固有的意义限阈,便为题中应有之义。心性之学成为理学话语系统中最为重要的话题之一,实与理学的这一根本旨趣密切相联。经过北宋五子,到两宋之交,儒学已经在某种新颖的诠释理念与诠释框架之下获得长足发展,出现了具有  相似文献   
885.
罗跃军 《哲学研究》2012,(8):68-71,126
一、关于《理想国》中正义论证的争论关于《理想国》中的正义问题以及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对此的论证,西方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早在1937年《心灵》杂志第183期上,福斯特(M.B.Foster)教授就发表了一篇题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一个错误"的论文,对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与其对手之间关于正义的讨论进行了批判。他认为,《理想国》第二卷开篇中格劳孔关于善的三重区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这种区分要求苏  相似文献   
886.
梁任公以公私分判道德的理论运思,旨在推动群体与个体的双重转化以建立民族国家和国族认同.《新民说》以道德关系的性质为判准区分“公德”与“私德”,其中《论公德》一文力主“公德发明论”,《论私德》一文力主“私德推衍论”,二者代表着转化个体和群体的两条迥异路径,其前后转变表明粱氏对于中西新旧的认识从对抗走向了融贯.但由于以道德关系的性质区分“公德”“私德”存在缺陷,导致了人们对传统道德伦理的诸多误解,也潜在使得百年来公私道德的讨论始终跳不出文化决定论的窠臼.当前,基于社会结构变迁、时代任务转变、文化出现断层等原因,走向“公德养成论”可能才是保证社会公德建设理想效果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887.
陈畅 《学海》2012,(1):155-159
《明儒学案》通常被视为中国第一部学术史著作,这种观点的误区是把《明儒学案》与其所属学术传统割裂开来。《明儒学案》并没有超出传统上"以道为体、以史为用"的道统史观,它是以总结明代儒学为途径、以表彰刘宗周之学为目标的道统论著作。刘宗周建立了一种从整体上超越朱子学和阳明学的哲学立场,黄宗羲在此基础上发展出通达的道统史观,把存在诸多差异的明儒学术统合为一个价值整体。其话语特色是:既按各家思想自身的逻辑突出其特质,又使各家思想以参证、彰显刘宗周之学的方式存在于话语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888.
认识的语境论(epistemic或epistemological contextualism,EC)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新的认识论,它主张"由特定知识语句表达的命题依赖于说出这个句子的语境"。具体地讲,由给定的知识语句如"S知道P"或"S不知道P"依赖于产生它们的语境,也即知识的形成与理解是语境依赖的。在某些语境中,S知道P,而在另一个语境中,S不知道P。这两个陈述在各自的语境中都是正确的。语境不同,认识标准的高低程度不同,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对话、行动就会产生争论或冲突。不同  相似文献   
889.
张晓翔 《哲学动态》2012,(2):111-112
由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与西南民族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全国因明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0月14-15日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各地80余名代表与会。会议收到论文、报告近60篇。1.因明教学与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890.
詹姆逊(Fredric Jameson,1934-)是美国杜克大学教授。他以及时而全面地对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概括和评价[1],而成为当代西方学界著名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意识形态理论构成了詹姆逊关于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分析的要旨。本文将其意识形态理论归结为"文化历史主义",即他主张对现代社会特别是晚期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