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8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性自命出》看儒家性善论的形成理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性论是人生学说的根基,对于儒家来说,它还充当着本体依据的作用。但是,在儒学从孔子到思孟的发展中,其形成理路一直不甚明了。本文从郭店楚简中专门论性的《性自命发,详细分辨其论性角度,并以比较的方式,上勾下连,从而揭示了其在《论》《易》与《庸》《孟》之间的中介作用。而整个这一过程,也就表现为从普遍性原则发,一步步指向超越性,最后以孟子超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完成了儒家性善论的奠基。  相似文献   
2.
未燃的蜡烛     
许宗师 《天风》1997,(8):37-37
未燃的蜡烛 怎能放温暖未燃的蜡烛 怎能发光亮——只有爱之火把它点燃  相似文献   
3.
晨光的联想     
张考增 《天风》1996,(5):37-38
生命的真正意义是创造未来,而不是回首往事。我相信每一个热爱生命的人,都热爱每一个早晨。 早晨,一天新生活开始的标志;早晨,拉开新生活序幕的信号。它难道从来不曾引起你的联想吗?  相似文献   
4.
"习"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它与"性"有着内在联系.孔子、孟子、荀子都对"习"观念及"习""性"关系作了相应论述,但他们之间有没有内在的关联?本文通过对土文献《性自命》的"习以养性"等观念的考察,发现一条"由性而发,循性而习,尽性而终"的逻辑脉络.以此为中心,这可使孔子、孟子、荀子"习"与"性"观念得以...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两个问题 :一、郭店楚简《性自命》云 :“道始于情 ,情于性。”此处之“道”即儒家所说的“礼” ,文献中儒家常常将礼乐制度称为“道”。《管子·心术》亦云 :“礼者 ,因人之情 ,缘义之理而为之节文者也。”“道”亦同于“易” ,《礼记·中庸》云 :“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即《周易·系辞》云 :“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易、变同义 ,董仲舒《春秋繁露·天道施》云 :“变谓之情。”此与简文云 :“道始于情”相应。二、郭店楚简《性自命》云 :“道四术。”此即《冠子·博选》中的“道凡四稽。”亦即《老子》中的“四大” ,相似议论还见于《管子·山权数》。  相似文献   
6.
郭沂 《管子学刊》2014,(4):98-113
本竹书并见于郭店楚墓竹简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分别被命名为《性自命》和《性情论》,是一部失传两千余年的重要先秦文献,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依据郭店、上博二本,在广泛吸收学术界有关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文义并参之以上博本的墨节,将全篇分为上篇十一章、下篇七章,进而对全文进行了认真的校订、注释与译述,并对相关问题提了自己的判断和见解。  相似文献   
7.
周联华 《天风》1998,(7):6-6
经文:埃及记19:5 如果你们服从我,守我的约,你们就是我的子民。全世界都属于我,但只有你们是我的选民。 上帝和以色列人立约,他的条件非常简单,只要他们服从他和守他的约。从这两点看来,人不需要“做”很多事情,只要服从和遵守。如果他要的是奉献金钱或献祭,没有钱的人怎么办?如果他要的是做某项工作,不能干的人怎么办?如果他要的是要用头脑来思考的。  相似文献   
8.
《天风》1998,(6):8-8
经文:埃及记19:4h 我背着你们,正像母鹰把小鹰背在翅膀上,把你们带到这里归我自己。 这是一幅又美又慈祥的图画,把上帝对人的照顾和慈爱都描述了来。 母鹰为了要训练小鹰,它把小鹰背在背上。母鹰是多么有力地直飞冲天,在高处,它把小鹰抛在天空。小鹰翅膀还没有长硬,飞行技术也没有学会。  相似文献   
9.
《天风》1998,(1):33-33
信心没有感恩,则缺乏力量与刚毅,任何美德脱离了感恩都是残废的,在属灵的路上只有蹒跚而行。  相似文献   
10.
丁四新 《现代哲学》2020,(3):130-140
"天下之言性也"章是《孟子》一书中最难解释的一章。(1)从朱陆异解到近来,学者的意见大抵分为两系,一系认为孟子对于"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三句持肯定态度,朱子、焦循、俞樾、杨伯峻等属于此系;另一系认为孟子对于此三句持否定的态度,陆象山、毛奇龄、徐复观、裘锡圭等属于此系。两派学者对于《孟子》此章的解释大殊。(2)竹书《性情论》(即《性自命》)的公布,引发了对于《孟子》此章含义的重新探讨。裘锡圭等认为援引竹书来解释《孟子》此章是有效的,但可能未必如此。竹书"室性者故也"之"室",应当读为"实";"故"在竹书中是一个褒义词,指有为或有目的的活动,具体指诗、书、礼乐"三术",而非诈故、巧故之义。(3)对于"天下之言性也"三句,孟子持肯定态度;"肯定系"的解释是可取的。朱子等人的解释带有时代特征,也未必尽是。"故"当训为"本故""本然","利"当训为"顺利"。孟子的意思是说,天下之言性,不过是以其本故来谈论其善恶罢了;若以性之本故谈论其善恶,那么在思考、判断其善恶问题上即应当以顺利其性为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