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温金玉 《法音》2012,(4):15-18
本焕长老静静地走了。坊间传说,本老曾言:"我不走,谁也推不走;我要走,谁也拦不住。"幻生幻灭了无牵,从中感受着长老对生命无常勘察的体悟,也演绎着禅者生死一如行云流水般的洒脱。这让我想起2009  相似文献   
22.
乘一 《法音》2009,(9):17-24
定期潜修是出家众的必修功课.是僧团的必行制度。从声闻乘的角度说.出家是为了争取更多的个人修行时间。僧众非常需要这样的定时定量的专注修行.藉着时空范围的设定。收摄身心。克期取证。虽然这一修行方式不是佛陀特别发明.但佛陀善于“再利用再开发”,使印度这一原有方式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而成为佛教出家弟子们长期遵循的一种重要的修行制度。  相似文献   
23.
李叔同出家以前的书法大多显得凝重厚实,结构舒展开张,点画方折劲健,用笔多侧锋翻转,富于质感和力度,出家以后,随着环境和信仰的变化,弘一大师的书法风格发生了根本变化,日益表现出宗教所赋予的超脱宁静、不激不厉和恬淡蕴藉。弘一大师出家前后书法作品所呈现的不同层次美学意蕴,折射出了一代宗师的浓淡人生。  相似文献   
24.
林恒 《法音》2006,(9):32-32,33,34
佛教的信众由两部分人构成:一是出家弟子,二是在家弟子。在家弟子就是居士,居士在中国原指隐士,在印度原指有德有势的大富长者,后来佛教借以指在家的佛教信徒。今日佛教的居士有广狭两种意义,广义指一切同情、敬重佛教,到寺院来参礼的人都可尊称为居士,狭义指已经拜过师,皈依了佛法僧三宝的在家信众。居士修学佛法虽然不像出家弟子那般严格,但也要有一个基本的信念和很好的人生规划,这样才能保证学佛道路的正确性与实践的可落实性。在家弟子学佛的基本信念用一句话代表,那就是:以人为本,立足人间。什么是以人为本,立足人间呢?具体说来,它涵…  相似文献   
25.
释明圣 《法音》2021,(11):28-33
佛制女众出家受具,在沙弥尼十戒之后,必须经过式叉摩那尼二岁学戒。然如此重要的一步,却在中国佛教这条历史长河中沉沉浮浮,有时被想起,有时被遗忘。如今,恰逢盛世,戒法兴隆,式叉摩那尼戒法逐渐被实行,但因为沉没太久,导致很多出家僧众,对此认识的还不够清晰,重视程度也还不够。故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式叉摩那尼戒法的梳理,可以使更多的出家女众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26.
在广东省潮阳峡山妙吉祥堂,有一位出家于五台山圆照寺的著名僧医释妙空。1991年,他的恩师清海上师圆寂后,他带着恩师“慈悲利济,普度众生”的遗愿,回到故里,建起了妙吉祥堂金刚道场,树起了五台山黄教的法幢,弘扬起了师爷能海上师所传的密法。他不仅率领四众弟子修持密法,而且伏案疾书,出版了《赞文殊菩萨偈注释》和《销释金刚科仪宝卷集注会要》等书。  相似文献   
27.
《法音》2014,(2)
正本刊讯1月8日,浙江慈溪市伏龙禅寺隆重举行弘一大师出家九十五周年暨惟贤长老圆寂一周年传供法会。佛教界、文化界、各级领导及护法居士等共约三百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当日,祖师殿内同时举行智真法师弘体字书法展。智真法师生于1973年,精于弘体书法。法师为  相似文献   
28.
法兴禅师塔 位于五台山佛光寺西北的塔坪上、解脱禅师塔前。法兴禅师,京洛人,7岁出家。精通《妙法莲华经》和《净名经》等。他志历名山,乐止林泉,遂隶名佛光寺,并建三层九间弥勒大阁。又塑佛菩萨像万尊,分置台山诸寺。他曾任五台山山门都纲。  相似文献   
29.
薛涓 《法音》2021,(8):7-10
明清更替之际,逃禅之风盛行,大量士人涌入佛门,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特殊景观。对这一独特的图景,时人多有关注。邵廷采称:"明之季年,故臣庄士往往避于浮屠,以贞厥志,非是则有出而仕矣。僧之中多遗民,自明季始也。"^([1])归庄亦说:"二十余年来,天下奇伟磊落之士,节义感慨之士,往往托于空门,亦有家居而宪细者,岂真乐从异教哉?不得已也。"  相似文献   
30.
前段时间,一篇由学者撰写的《从北大清华出来的和尚们》在报纸上发表后,众多网站纷纷转载,引起大家关注。笔者读后,感到作者以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