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物自体是康德先验哲学给我们留下的巨大谜题。本文将考察美国哲学家塞拉斯和法国哲学家梅亚苏这两位当代实在论者处理物自体的两种方式。塞拉斯的科学实在论和梅亚苏的思辨唯物论不仅为我们呈现了在后批判哲学视域下探讨物自体的不同路径("我们的"物自体和"非人的"物自体),还为我们把握他们各自的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的抓手。在充分考察这两个方案的基础上,本文还将初步探讨整合这两个方案的可能性,探讨一种能够同时容纳"科学之思"和"非人之思"的更宽泛的"思"。  相似文献   
92.
本文从国际经验比较研究角度 ,阐述了我国创业投资退出路径的理论构想与政策建议。作者首先提出 ,由于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体制环境的双重约束 ,我国创业投资表现出有别于国际一般标准的运行特点 ,应严格地称之为“准创业投资”。作者继而认为 ,在第二板市场尚未建立健全的现阶段 ,我国“准创业投资”的退出路径主要表现为如何利用香港及国外的第二板市场和主板市场等两大政策选择。作者最终强调 ,近些年来的案例经验表明 ,间接利用主板市场 ,运用各种资产运营方式 ,是现阶段我国“准创业投资”的主要退出路径  相似文献   
93.
维特根斯坦关于梦的观点建立在他对梦的语法分析上。一方面,梦境报道不是对梦经验的描述,对梦经验的回忆不能作为梦境报道的成真判据。另一方面,造梦者清醒后的反思判断是梦境报道的成真判据,梦境报道的意义在于对它的使用。关于梦的实在性问题,维特根斯坦既是实在论者又是反实在论者:他对梦经验的存在问题持实在论立场,但对梦境报道的实在问题则持反实在论立场。  相似文献   
94.
潘卫红 《世界哲学》2016,(4):52-60,160
笛卡尔式的唯心论怀疑外部对象的存在,贝克莱式的唯心论否认外部对象的存在。康德从其先验唯心论的立场出发,认为外部对象只是一种显象,并在证明外部显象的现实性的基础上驳斥了唯心论。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的两版中对唯心论的驳斥是一致的。如果从康德自身的立场来看,这一驳斥也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95.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影响,人们的社交生活被严重剥离,长时间的居家隔离使人们更加依赖网络,热衷于网上冲浪。2020年2月29日,由于演艺圈某偶像粉丝集中举报某一同人文网站AO3以及与其他可以发表同人作品的网站,导致该网站在国内的正常浏览渠道被切断.  相似文献   
96.
陈林 《宗教学研究》2005,(3):135-139
僧肇<物不迁论>既非老庄玄学"主静论"的孑遗,亦非小乘"性住说"的翻版,相反,该论通篇贯彻了中观般若本旨,论证诸法自性本空、环去亦不来的"物不迁"真义,无愧于其"解空第一"、"玄宗之始"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97.
作为物理学哲学中与量子力学并重的一个领域,时空实在论在西方物理学哲学界一直受到热切的关注,而其以对时空实在性的理解作为直接研究对象的特点,也使其成为当代科学实在论发展中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98.
宗教是什么?在陈述我下述的真实感受之的,我愿毕恭毕敬地向所有善良正信的人们敬白一声:对于诸位来说,“宗教大市场”一类的说法是万分冒昧甚至有亵渎之嫌的,为此我得真诚地请求诸位鉴谅。对“宗教是什么”这个问题,众所周知,答案甚多。别的就暂且不提也罢,“宗教是一种文化”——这个在八十年代中由赵朴初暨钱学森二先生首倡的视点,乃是我和我的同事们迄今坚持的一个出发点,虽然这个“顽固不化”的立场越来越有被先进讥为“只有文化没有宗教”之类的危险,但此“文化”非彼“丈化”,我心自明,此“文化”二字有泰山之重,不容轻…  相似文献   
99.
威廉·P.蒙塔古(William Pepperell Montague)与乔治·桑塔亚那(George Santayana)分别是美国新实在论和批判的实在论学派的两个主要人物.本文旨在通过考察他们对谬误的本质的讨论,厘清新实在论的理论旨趣,并探究实在论作为一种认识论的可行性.本文首先讨论了蒙塔古的“生存对象的领域”(realm of subsistence)和桑塔亚那的“本质的领域”(realm of essence)这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是他们思考谬误的本质的重要理论工具.在此之后,本文又对两位哲学家关于谬误的起源以及如何避免谬误的思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0.
卢俊豪 《现代哲学》2023,(3):99-107
在当前的元伦理学理论中,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有其各自的优势,都能捕捉到道德规范性的一些本质特征,但就道德事实是否存在这一问题,两者有极大的分歧。在此背景下,准实在论者以道德情感的投射和实践攀升机制为焦点,试图调和上述两类立场,兼顾道德规范性的“客观事实”维度和“实践要求”维度。但是,要避免道德“准事实”的偶然性以最终确证其规范性,进一步阐明伦理道德背后的厚重实践预设与深层社会现实就显得十分必要。因此,一种可能的阐明方案是:重思道德概念的实践生成过程,引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立场,从历史性、实践性的“社会现实”维度来重构道德事实,以提供一种理解道德规范性的“社会实践表达主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