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41篇
  12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摘 要 为探讨任务框架和自信水平对不同年级儿童风险决策的影响,采用3(年级:二/四/六年级)×2(任务框架:获益/损失)×2(自信水平:过度自信/自信不足)的组间实验设计,在情境性实验任务中探查177名儿童风险决策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不同年级儿童在风险决策中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二年级儿童比六年级儿童更倾向于冒险,而四年级前后则是儿童风险决策发展的关键期、转折期;(2)儿童风险决策中存在框架效应,表现出偏好反转现象,与在获益情境下更偏好于保守决策相比,在损失情境下的儿童更偏好冒险决策;(3)自信水平并未对儿童的风险决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2.
研究旨在考察个体在选择职业时是否会为了更好的环境条件(组织、城市)而降低对兴趣的要求。对63名大学生被试开展了两个实验,采用在环境条件和兴趣水平上有不同程度差异的职位配对来模拟两难决策。结果发现:(1)对不同组织声望和兴趣水平的职位的选择无性别差异;(2)组织声望差距、组织声望差距与兴趣差距的交互作用能显著预测职位的选择;(3)对不同城市级别和兴趣水平的职位的选择有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少放弃兴趣;(4)兴趣差距、城市级别差距与兴趣差距的交互作用能预测男生的选择,只有兴趣差距能预测女生的选择。结论:个体会为了更好的环境而或多或少在兴趣方面妥协。  相似文献   
133.
2017年Richard H. Thaler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其重要的研究贡献之一是催生并发展了心理账户理论。心理账户理论被广泛用于解释经济管理中的行为异象。文章以消费决策、金融管理决策两大领域的应用研究为外在逻辑, 以心理账户的设立、运算和关闭过程的特点为内在逻辑, 重点探讨了消费决策中的“标签效应”、“预算效应”、“价格幻觉”、“解耦效应”和“效用偏差”; 金融管理决策中的“粘蝇纸效应”、“薪酬感知之谜”、“税收-投资之谜”、“会计信息披露之谜”和“处置效应”十大行为异象。文章进一步提出未来可能的两个研究方向, 一是通过眼动技术和认知神经科学方法揭示心理账户影响行为决策的内在过程及神经机制; 二是将心理账户理论应用于“以小拨大”的行为助推, 助力政府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134.
本研究旨在考察权力对延迟选择的影响, 并探讨决策难度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以及决策过程的中介作用。两个实验均先操纵个体的权力状态, 然后再请被试完成随后的延迟选择任务。结果发现, 决策难度可调节权力对延迟选择的影响, 当决策困难时, 高权力者具有更低的延迟倾向, 当决策容易时, 权力的影响消失。决策过程的加工变异性可中介权力对延迟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权力者比高权力者具有更高的延迟倾向(尤其当决策困难时), 不同权力水平者在决策过程上的差异或可部分解释此种现象。  相似文献   
135.
成瘾行为给个体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对成瘾人群时间洞察力的研究成为探讨成瘾行为产生和发展的一个新的视角。过去消极、现在享乐和现在宿命时间洞察力取向的个体更可能出现成瘾行为, 而未来时间洞察力取向则是成瘾行为的一个保护性因素, 它不仅可以减少成瘾行为的发生, 也有利于成瘾行为的康复。从自我调节, 冲动性决策等行为机制和前额叶的神经机制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时间洞察力对成瘾行为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成瘾行为者时间洞察力的一致性与特异性; 采用纵向研究方法探讨成瘾者时间洞察力的动态变化过程; 对成瘾者的洞察力进行干预, 增加成瘾者的未来时间洞察力, 减少其过去消极和现在时间洞察力取向来帮助成瘾者实现时间洞察力的平衡, 从而提高其戒断效果。  相似文献   
136.
廖嘉俊  李红  吴寅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9):1607-1621
睾酮是一种类固醇激素, 主要的雄性激素之一。在神经科学与神经内分泌学领域中, 早期研究发现睾酮会对人类的攻击性、社会交往、冲动性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 后来心理学研究者开始关注睾酮与决策之间的关系, 包括社会性决策的信任、合作、利他与竞争方面以及经济性决策的风险决策。多项研究显示, 睾酮的水平与经济性决策中的风险寻求行为呈正相关关系; 在社会性决策领域中, 高睾酮水平的个体会表现出更高的攻击性、支配性和公平性行为, 同时表现出更低的人际信任。然而这些研究结果也存在难以重复验证的现象, 需要更多的研究探寻可能影响睾酮与决策的其他因素。未来对睾酮与决策的研究可以关注睾酮与消费决策领域、探寻青少年睾酮水平与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等。  相似文献   
137.
138.
蒋多  何贵兵 《心理科学进展》2017,(11):1992-2001
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将产生不同结果的多个备择方案的评估与选择。无论决策结果涉及的是金钱、健康、环境或是其他事物,它们都同时具有多重属性,如发生的概率,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在谁身上等,这些属性会和结果量一起影响人们对结果效用的评价和对备择方案的选择。以往有关风险决策、跨期决策和社会决策的理论分别探究结果的概率属性、时间属性和人际属性如何与结果量一起共同决定人们的效用评估与选择,并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决策模型。然而,心理距离理论则认为,决策结果的概率、时间、空间、人际等属性本质上都可被表征为结果在决策者心中的心理距离。这意味着风险、跨期和社会决策模型有可能经由心理距离而得以统一。近几年来,众多研究围绕这一思想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分析了各种心理距离的同质性,探索了基于心理距离的心理折扣现象及其规律,探讨了时间、概率、人际、空间距离对个体决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未来研究还应更加重视对多特征决策的研究,探索心理距离之间的替换率和通币问题,探究心理距离的本质及其整合方式,以期形成统一的决策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39.
研究考察了不同女性面孔吸引力情境对男性被试诚实道德决策行为的影响,同时采用ERP技术对社会情境中面孔吸引力的信息加工方式特点进行探究。结果发现,高面孔吸引力记录员情境中被试倾向更加真实地报告自己的预测结果而表现出更多诚实的道德决策;ERP结果则发现高吸引力记录员面孔较之于低吸引力记录员面孔在反应提示界面在大脑中后部诱发更大的早期N200成分。结果提示,在与面孔审美评价无关的社会情境中个体面孔的吸引力信息能够被快速识别与自动化加工,同时也会直接促进他人自身的道德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140.
骆元静  杜旌 《心理科学进展》2016,24(12):1819-1828
非正式信息是变革前信息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变革决策和执行有潜在的影响。围绕组织变革前非正式信息开展以下研究:(1)探究组织变革前非正式信息的内涵和结构; (2)基于心理因应和认知重构机制, 探索员工获取非正式信息之后, 其变革认知和情感的动态调整过程; (3)研究潜在的组织变革决策→非正式信息反馈→再决策过程, 即变革领导者通过获得员工变革认知和情感的反馈, 进行渐进决策优化的过程。研究结果能丰富变革沟通理论和指导我国变革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