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近年来我国的冠心病介入治疗迅速发展,但有许多问题必须引起注意.本文讨论了我国目前冠脉介入治疗存在的问题;如何正确选择冠心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搭桥和药物治疗;重视冠脉介入手术病人的综合治疗等问题.  相似文献   
62.
调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区冠心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的应用状况。通过对原住院患者随访,对内科门诊、专家门诊和社区门诊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服用阿司匹林的有关资料,根据阿司匹林的应用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1组为服药组:患者规范或不规范服用阿司匹林;2组为未用药组:患者从未服阿司匹林。共1885例,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925例、冠心病711例、冠心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存249例。患者来自住院随访患者567例、内科门诊882例、社区门诊436例。全组1885例患者中,服用阿司匹林组为1226例(占比例为65.1%),其中,规范服用阿司匹林957例(50.8%),不规范用药269例(14.3%),未服用阿司匹林659例(34.9%)。阿司匹林在本调查地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率较高,用药的依从性较好,但和阿司匹林规范化应用的专家共识还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63.
冠心病的治疗包括多种方式,在强化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既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又能降低病死率.介入治疗中最重要的方式是支架植入.但应用药物洗脱支架,还是普通金属裸支架一直是近两年来的争论焦点.BASKET-LATE研究的发布,更给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蒙上了可怕的阴影.就我们现阶段的实际临床应用而言,只要服用足够长的至少双联抗小血板药物治疗,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还是安全的,而且临床主要心血管事件较裸支架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4.
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IVS6+ 95 (C/G)基因多态性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后再狭窄的意义进行探讨.UAP患者行PCI术(TIMI血流达到3级),3个月~9个月复查冠脉造影,选取血管腔内径狭窄≥75%者(再狭窄组)86例、无再狭窄组(对照组)152例,测定术前术后24 hPAPP-A、hs-CRP水平.采用基因测序法分析IVS6+ 95多态性.再狭窄组术后血清PAPP-A、hs-CRP水平较本组术前明显增高(P<0.001).对照组术后血清PAPP-A、hs-CRP水平较本组术前明显下降(P<0.001).再狭窄组IVS6+ 95中CC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未发生组(P<0.05),而等位基因C频率无明显差异.PCI术后PAPP-A、hs-CRP血清水平可作为预测冠脉再狭窄的指标,IVS6+95(C/G)多态性可能与术后再狭窄有关,其中基因型CC是致病的基础.  相似文献   
65.
冠心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的心肌缺血或坏死.目前,冠状动脉造影(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确诊和治疗,众多患者为之受益.然而,我们也发现其中部分患者可能不必要接受CAG,或CAG后可能不必要或不宜接受PCI.鉴于此类技术的有创性、风险性、高费用等因素,同时为避免过度诊疗,充分评估已知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选择及未知胸痛或其他情况CAG的选择,正确进行临床决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6.
探讨替罗非班以及不同给药途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的影响.选择AMI直接PCI患者90例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不给予替罗非班;B组PCI术后静脉给予替罗非班,C组PCI术中对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内注射替罗非班,两组均静脉滴注36h;分别检测三组术前及术后24h血浆sICAM-1的浓度水平.结果显示,A组PCI术后24h血浆sICAM-1的浓度水平较术前高,而B、C两组较术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两组PCI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于行PCI术的AMI患者应给予替罗非班,抑制术后炎症反应以及粘附反应,降低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但其作用效果与给药途径无关.  相似文献   
67.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前后窦性心律振荡(HRT)的变化及意义.选择伴室性早搏的AMI患者(观察组)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对照组)各42例,PCI前伴室早的观察组患者,用节律Ⅱ导联记录室早的心电图,PCI后2周时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记录24h动态心电图(AECG),计算其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PCI后2周时和对照组LVEF分别为:(59.1±7.5)%和(61.3±8.4)%.观察组PCI前TO显著升高,TS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后2周TO较前降低,TS较前升高,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后2周时和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比无差异.提示AMI患者HRT减弱,PCI后2周HRT改善但和观察组相比仍有统计学意义,提示AMI患者PCI后早期仍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下降,HRT可作为评价AMI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68.
自冠心痛被发现以来,其危险因子就不断地被发现,现已发现了约200多种冠心病的危险因子,既往已知的体内的危险因子有血脂异常、纤维蛋白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妊娠相关性血浆蛋白A、白介素-6等.近些年来随着研究人员对冠心病的不断深入研究,又发现了一些新的体内的危险因子,如: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等,临床上通过对这些新的危险因子的检测分析,有助于对冠心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69.
为了探讨围手术期给予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选取因STEMI行急诊PCI术患者160例,其中80例于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40mg,80例术前未给予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进行研究。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超敏C反应蛋白值,PCI术后与术后1个月心功能情况。结果显示围手术期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优于非阿托伐他汀组(P〈0.05)。因此,围手术期给予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0.
静脉溶栓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急性STEMI再灌注治疗的两种主要方法,既要发挥化学性药物和物理性机械再灌注治疗各自治疗的优势,又要二者有机地结合,实现梗死相关冠脉的早期、有效、持续的开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