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整个社会文明的推进,对教师职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且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生命质量的提高有着巨大的作用。教师是高压力、高应急群体,具有诸多引发心理问题的诱因,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的负面效应具有不可一视性和与其他职业群体的不可比拟性。  相似文献   
82.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与变迁面临结构转型,包括青年群体在内的社会各阶层矛盾日趋分化、利益需要协调的现状引起了理论界的普遍关注,对于如何正确分析青年群体分化和整合的现状,引导并强化青年群体应对社会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思想意识的先行性,使其统一到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的正确轨道上来,也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向度.遵循这样的研究路径,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青年群体建设的动态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青年群体建设的要求,青年群体建设基本向度的展开等热点问题进入了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83.
民族冲突是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大现实问题, 其社会心理机制是尚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本项目拟以我国西部地区藏族为例, 纳入社会威胁情境因素, 并整合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类别的心理本质论框架下的群际冲突研究。其基本理论命题是:民族冲突形成并不是单一因素所致, 而是基于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和社会情境层面的多水平变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本项目拟通过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的三个实证研究, 旨在考察少数民族关于“民族”的心理本质论对民族冲突的预测和影响作用, 探索民族身份延伸和社会威胁情境在其中的影响作用, 从而揭示民族冲突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 旨在为构建民族冲突的预警机制模型奠定基础, 为跨越民族界限、实现多民族和谐共处和完善民族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4.
中国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猛  叶一舵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2):1798-1813
城市农民工子女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 有承包土地, 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 他们一般为6~18周岁的适龄上学儿童少年。中国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低于城市当地儿童, 社会认知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歧视知觉、相对剥夺感和身份认同危机, 情绪情感方面表现为情绪不平衡、孤独(抑郁)倾向较强和自卑(自责)心理严重, 社会适应方面显示出社会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学习适应性较差和问题行为较多。性别、年龄、人格、应对方式、生活满意度等个体因素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是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关于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干预还没有形成系统, 主要是一些质性的研究。今后研究的重点应包括研究对象与内容的拓宽、研究方法的改进与完善及系统研究和理论建构的加强等。  相似文献   
85.
加强我国农民工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现有两亿多农民工,且遭受不同程度的职业病危害,以致近年新发现的职业病人几乎是农民工,但他们却没享受法律规定的平等待遇,为此中央领导多次批示,要求制定有利于《职业病防治法》贯彻落实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制本之策。结合广西开展农民工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实践,指出其6个方面的主要原因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6.
生命伦理学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着眼于群体健康是当前生命伦理学发展的趋势。在群体水平的生命伦理学的研究中,有关“正义”的概念是核心的问题。涛慕思·W·博格提出了正义的“关系概念”,借以考察范围广泛的社会制度与健康结果的产生具有什么样的因果关系,进而强调社会制度的制定者和支持者对其产生的健康结果负有责任。通过对此“关系概念”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国国内健康领域问题的解决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7.
从人际关系看人格--认知-情感系统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格的认知—情感系统理论(cognitive-affective system theory of personality,简称CAPS)被视为是与大五人格理论齐名的一种人格理论。该文拟从个体外部的人际关系层面来阐述该理论,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然后,又从CAPS与其它人际关系理论的契合说明该理论是一种整合性的人格理论。最后,指出了CAPS的优点和局限性,并由此对人格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8.
我曾是一名“法轮功”团体的成员,如果用褒意倾向的语言说,是信念极为坚定的一员,用贬意倾向的语言说,是痴迷沉陷很深的一员,无论坚定还是痴迷,意味着我对“法轮功”理论相信的程度、跟随的程度和介入的程度。我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这个群体大量的超乎一般人想象的狂热行为,或者他们认为的无比伟大神圣的行为,这种心态和行为用“文革”中的语言“无限忠于,誓死捍卫”来形容也是不为过的。当然,“法轮功”成员捍卫的是他们的领袖及其言论。“法轮功”事件发生后,许多人困惑不已,怎么会有许多知识分子包括高级知识分子以及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89.
中国人的群体参照记忆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杨红升  黄希庭 《心理学报》2007,39(2):235-241
在自我参照效应范式中加入参照认同群体加工任务,比较了中国被试在参照中国人和参照美国人进行记忆加工时的再认率及“记得”与“知道”判断的成绩。两项实验结果一致表明,参照中国人加工的再认成绩显著高于参照美国人,表明记忆加工的认同群体参照效应,而在“记得”与“知道”指标上并无差异;参照中国人加工的再认成绩和“记得”判断成绩显著低于自我参照加工。根据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的分类方法,自我参照效应反映了个体自我对于记忆加工的影响,群体参照效应则主要反映了集体自我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人类最初的生存状态是群聚,群聚是人的类属性的自发聚集,它使人类本能地意识到人类的同一性;群聚之后人类走向群居,群居是人的群体属性的自觉结合,它体现了人类的同一性之外的群体差异性.类同一性使人类能够彼此交往,是道德产生的可能性主体基础;群体差异性使人类必须交往,是道德产生的必然性主体基础,二者都是道德产生的主体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