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中国发展的转型时期,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和体制还没有完全被打破,城市并没有给农民工提供可以实现“举家迁移”的条件,因此,许多的农村妇女儿童以及老人就被留在了农村,成为了“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及“留守老人”。现如今我国倡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涉及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还涉及到乡风文明,因此对农民外出务工对农村婚姻家庭的影响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农民外出务工对婚姻家庭的影响,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探讨,分析外出务工对农我国农村婚姻家庭关系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92.
西部农业落后的、农村贫穷、农民封闭是西部大开发中最艰巨和最困难的现实,此现状改变必须建立在对西部农民当前现状及政治、经济、化心态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提出切合农村实际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93.
农民外出就业:乡土社会网络的困境和制度化路径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成斌 《学海》2004,(6):79-8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完善,农民外出就业的途径已从同质人群构成的初级社会网络拓展到由异质人群构成的次级社会网络,从非制度化的社会网络拓展到政府和市场提供的制度化路径,且市场机制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社会网络和制度化的路径交织在一起,相互矛盾又相互补充,为农民外出就业提供了信息、资源、规则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94.
20世纪30年代初,陈悦之的<弃名图>标志着中国油画中的农民真正步入艺术史,并在此后的几十年间一度成为重要的表现对象.不同时期的农民题材作品风格迥异,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创作思潮,也反映了中国油画家们笔下不一样的艺术视觉和风格.  相似文献   
95.
据说在印度的热带丛林中,当地的农民,会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猴子。人们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面装上猴子爱吃的坚果,再在盒子上方开一个刚好够猴子前爪伸进去的小洞。到了晚上,猴子一闻到坚果的香味就会来偷吃。但当它们的爪子伸进小洞以后,爪子就再也抽不出来了。原来猴子有一种习惯,就是不肯放下已经抓到手的东西。而农民正是利用猴子的这种贪婪,便可很容易地将它们捕获。  相似文献   
96.
王鹏飞 《天风》2014,(1):33-33
<正>爸爸是个农民,腿有残疾,过去生产队时只能挣半个工分,人称"半伢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人总嘲笑他,给他起个绰号"连根晃"。爸爸是我们这里公认最熊的一个人,别人打他不还手,骂他一笑了之。我曾经埋怨自己怎么摊上这么一个爸爸?小时候家里穷,我经  相似文献   
97.
李俊 《学海》2014,(6):54-58
纠纷当事人在纠纷解决方式上的主观选择对于纠纷解决的效率与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影响农民主观选择的主要因素有纠纷的状况、纠纷当事人的状况和纠纷解决方式的成本收益。要实现当前农村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内在均衡,即大多数纠纷经由和解与调解解决,行政救济次之,司法救济作为终局性保障,就必须从农民的角度考虑制度的变革以及根本意义上的农村社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98.
李明 《中国宗教》2021,(2):52-5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离不开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而农村地区宗教工作对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乃至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都产生直接而实际的影响. 我国的信教群众很大一部分是在农村,宗教领域的突...  相似文献   
99.
20年的农村改革与实践,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有了很大提高。而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矛盾已从粮食供求矛盾转变为农民的增收矛盾。虽然粮食生产连续获得丰收,但由于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已从以往单纯的资源约束转向以需求约束为主,使得农业增产目标与农民增收目标表现出不一致性,收入对产出的弹性持续下降,农业创造收入能力呈现出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100.
《学海》2015,(5):168-173
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共"三农"战略是实现其国家建设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农"战略主题随着国家建设使命的转换而调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农"战略主题是农民,以服从于政权建设,农民主体性有限提升;建国后前三十年,"三农"战略主题是农业,以服从工业建设,农民主体性缺位;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三农"战略主题逐渐从农业转向农村,以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农民主体性起伏不定。在当下城镇化的强势话语下,新农村建设有沦为"表达现实"之虞。理想的"三农"战略规划应当是体现新农民主体性的交往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