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任何一个国家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后,历史在民众心理上定会积淀下很深的印迹,这种印迹往往是很难人为地加以磨灭的,并且会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生活的各方面造成影响。从历史上看,中国一直是个农业社会,在历经几千年的沧桑之后,逐渐形成了国人独特的传统文化心理,这种传统文化心理对国人教育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就从分析我国历史对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入手,重在讨论传统文化心理对国人教育产生的利与弊的影响,并对如何利用这种心理折射优化我国教育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32.
从"勿食诸肉"谈起2011年3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来到河南省肉类加工企业视察。随行视察的有31个省(市、区)领导、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部委领导,共300多人。他们在参加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期间,安排如此高规格、大规模的视察活动,可见对肉类食品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3.
谈“子不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夫子避而不谈和坚决反对的是些什么事情?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态度?他的这种态度与他的正面主张之间有些什么内在联系?从这些问题入手可以把握孔子思想的义蕴,而且唯其如此,也才能够真正理解孔子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在农业的稳定性未获得以前,与这一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是“神权政治”的“专家政治”,社会生活的中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亦即如何克服由于人对自然的无知而造成的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的问题。在农业的稳定性逐步呈现后,社会生活的中心问题随之转变为本质上与剩余产品分配有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专家政治”于是转变为“道德政治”,周公是中国历史上道德政治的开启者,孔子则由于确立了道德政治的主要规范而成为后世中国农业文化的“至圣先师”,这就是中国文化在周秦之际发生的人文主义转折的实质。  相似文献   
34.
为何如此热情高涨?——政治动员和中国的农业集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瑜  罗嗣亮 《现代哲学》2007,2(5):42-47
文章力图解释中国农业集体化运动中抵制的相对缺失,与此相对照的苏联经验是,农业集体化遇到了远为巨大的社会抵制。这里分析了五个因素:土地改革的影响;创新性的阶级体制;社会控制体制;党的基层结构;合法化的话语。这些因素的分析显示,中国农村的"高潮"是一种组织的成功:组织者是密集、团结和有效的,被组织者是分散、从属和在空间上瘫痪的,通过指向群众动员成功的历史经验和象征性的话语,这二者很好地联结起来。  相似文献   
35.
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而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人们不能不把眼光更多地投向农村文化现代化建设,因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农村文化现代化建设,因此,对于农村可持续发展来说,加强农村文化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6.
<正>农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的活动部门是种植业,利用土地空间进行水产养殖的是水产业,又叫渔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采伐林木的部门,是林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或者直接利用草地发展畜牧的是牧业,对这些产品进行小规模加工或者制作的是副业。对这些景观或者所在地域资源进行开发展出的是观光业,又称休闲农业。哲学主要探讨人类的知和行。伦理学是道德的哲学研究(概念分析、论证),道德是人类行动的社会规范,在历史上人类行动规范是根据权威人物或经典典籍规定的,往往无需辩护或论证。伦理学要用例  相似文献   
37.
<正>农业是饲养动物、栽培植物、菌类和其他生命形式以生产食物、纤维和用于维持生活的其他产品的社会活动。自1950年以来,农业和食品生产经历了引人注目的技术性变革,结果是农业和食品生产、加工、配送甚至消费的技术创新平台加速涌现。当创新者宣告通过效率改进和新颖化学品投入来应对环境污染、持续的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富贵病(disease of affluence)"时,广泛的公众关注突显出这  相似文献   
38.
道教和我国传统农业关系十分密切。这种关系也体现在道教仪式和农业的关系中:道教仪式具有明显的重农意识;道教仪式的举行、仪式中所供奉的神、所使用的供品和所消耗的粮食均与农业有关;仪式的不少行为具有仿农性质。仪式中的静、净观能培养农民的敬农意识;宗教仪式中的幻想成为农民追求技术进步和求善的外在动力。两者是一个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9.
《说文解字》是找国的文字学经典,也是一部隐秘记载着中国上古历史状况的百科全书。本文通过对《说文解字》中部分字义的探讨,窥探其中蕴含的先民农业崇拜心理。  相似文献   
40.
湖北省2002年开始在省内民族地区启动“电脑农业专家系统”推广应用项目。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两年的努力,已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行政保障和技术网络体系,取得了经济与社会发展两方面的显成绩。全省试点推广工作,从3个县8个乡镇41个行政村,迅速扩大到10个县市39个乡镇133个行政村和散杂居的7个民族乡镇,示范户从1752户增加到10905户,培训人数达57450人,其中技术骨干1627人,推广品种达20多个,受益人口达11.5万人,农民实现增收1690万元,为湖北省民族地区产j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拓展了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