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7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偏好诱导方法——实物交换方法 ,对偏好反转中的兼容性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支持兼容性假设 ,并发现了一种新的现象 ,即偏好反转的倒置现象。偏好反转与偏好反转的倒置相映成趣 ,为解释风险决策中偏好反转的兼容性假设提供了充足的证据 ,也对风险决策中的纯粹理性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912.
加工水平对不同类型内隐记忆测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内隐记忆研究表明 ,加工水平影响外显记忆而不影响内隐记忆 ,这样的实验结果被一些研究者认为是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系统分离的重要依据之一。实际上 ,内隐记忆研究中的加工水平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加工水平效应作为两类记忆系统分离的依据是不充分的。在我们的这项实验中 ,结果表明 ,加工水平影响概念样例生成这种内隐记忆测试而不影响知觉辨认测试。  相似文献   
913.
关于叶天士阳化内风说的哲学思考安徽中医学院(合肥230038)王新智我国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对中风的病因病机提出了“阳化内风”说。叶氏之说,充实丰富了祖国传统医学有关内风病机的理论,倍受后世医家的推崇。对叶氏阳化内风说的学术渊源、思维方法、科学贡献进行...  相似文献   
914.
目前西医治疗四肢骨折的主要方法是切开复位、加强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其治疗方法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考验和逐步完善,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以致于在人们的印象中,骨折就得手术治疗。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由于四肢骨折内固定的广泛应用,甚至于滥用,也给许多病人带来了严重的并发症[1]。如何减少四肢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并发症是本文对其非优因素分析的目的。1 手术治疗的非优11 客观条件和医生主观能动性方面的非优:一种骨折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案,是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是由客观条件和医生的技术能力与个人经验决定的。客…  相似文献   
915.
幼儿对具体图片与抽象图片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择3—6岁幼儿为被试,采用具体图片与抽象图片两种材料,分别交叉使用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两种方式,探讨不同年龄幼儿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效果及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幼儿期幼儿确实存在内隐学习,幼儿对抽象材料的内隐记忆效果优于外显记忆效果;幼儿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两种效果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发展。  相似文献   
916.
偏好反转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玲 《心理科学》1999,(6):545-548
作为风险决策中一种奇怪而普遍的心理现象,偏好反转在国外经济心理学界已有将近30年的研究历史,然而,国内的学术界似乎从未有所涉及,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所谓偏好反转(PreferenceReversal,简称PR)现象是1971年由心理学家利希腾斯坦与斯洛维克(Lichtenstein,S.&Slovic,P.)发现的一种风险决策中的奇怪现象:人们在选择与定价中表现出偏好的不一致[1]。偏好反转现象犹如心理学界投向经济学界的一颗小小炸弹,它一经发现,便引起学术界尤其是经济学界的普遍关注和诸多疑问。…  相似文献   
917.
当代智力理论中的“EQ”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明  金瑜 《心理科学》1999,22(2):179-180
1EQ的提出与反响EQ概念一经提出,顿时风靡社会、源于心理学界的一个概念,具有如此巨大的社会影响,尽管其在心理学界引起诸多争议,但就这一现象本身已足以令人寻味。Salovey和Mayer等人关于情感智力的研究,对EQ概念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为...  相似文献   
918.
嫉妒心理及其内隐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欧阳文珍 《心理科学》2000,23(4):446-449
采用自行设计的关于嫉妒的故事集和嫉妒测验问卷两类材料,分别运用"快答"和"慢答"两种方法,在考察嫉妒心理的普遍性、强烈程度和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并确定了人类嫉妒心理的内隐性.研究表明人们普遍存有嫉妒之心且程度较强;理科的学生似乎更甚,但男女差异并不明显;一方面,大家已能承认自己存嫉妒之心,表明了现代人的理性,另一方面,嫉妒心理产生时却大都不为主体所察觉,具有明显的内隐性.另外,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结果还启示我们各种测验量表若不严格控制施测时间,其效度将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919.
内隐领导理论的中国研究——与美国的研究进行比较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内隐领导理论代表了某种特定文化中人们内心对领导概念化的构成方式。本研究发现,中国人的内隐领导理论的内容由“个人品德”、“目标有效性”、“人际能力”和“多面性”四个因素构成。与美国的八因素有很大的差异。这也许是中美文化不同所造成的。本研究获得了与CPM领导行为评价模式非常类似的结果,从而验证了CPM模式是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920.
情绪调节对维持个体心理健康、适应社会生活十分重要, 然而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外显情绪调节, 目前我们对内隐情绪调节的认知神经机制的了解还非常有限。为揭示内隐情绪调节的核心脑区, 本研究使用句子整理任务启动内隐认知重评, 并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激活内侧前额叶特别是腹内侧前额叶(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vmPFC), 考察该脑区在内隐情绪调节中的因果作用。结果表明, vmPFC被激活的被试组(实验组, n = 40)在内隐认知重评启动条件下比tDCS伪刺激组(对照组, n = 40), 在观看负性图片时报告了更少的负性情绪, 同时负性图片诱发的晚正成分(late positive potential, LPP)波幅更低(LPP是情绪体验强度的客观指标)。同时, 实验组比对照组在观看负性图片时表现出更低的枕区P1波幅(P1为早期视觉注意程度的客观指标)。以上结果说明, 激活以vmPFC为代表的内侧前额叶不但能增强内隐情绪调节的效果, 还能减少被试对负性刺激的早期注意分配。本研究是采用tDCS技术考察启动引起的内隐情绪调节的首次尝试, 研究结果不但表明了以vmPFC为代表的内侧前额叶在内隐认知重评中的关键作用, 还为临床应用研究指出了增强内隐情绪调节能力的神经调控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