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7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以上海市6所幼儿园245名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头–脚–膝盖–肩膀(HTKS)任务、修订后的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RS)及亚太学前儿童发展量表中的语言和前阅读分量表以及认知分量表考察执行功能、学习品质及早期语言和数学学业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执行功能对学习品质、早期语言能力和数学能力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学习品质在执行功能和早期数学能力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但对执行功能和早期语言能力的关系无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42.
高倩 《美与时代》2016,(10):26-27
美术发展至今,总有一个最初的开端,它从最原始的单一形态演变成如今的多姿多彩。版画是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说起版画不得不从黑白木刻版画谈起,在众多的版种当中,黑白木刻是发展最早的,历史也最为悠久,它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雕版印刷技术,而后才逐渐传入欧洲,并经过相当长时间艺术家的努力转变为创作木刻艺术。世界著名的版画家肯特对黑白木刻的理解是:版画的最起点和最难点都是黑白木刻,如果有谁能攻克这一关,那他从事任何形式的创作都会感到容易得多。而在黑白木刻的创作中,技法是比较简单的,重要的是作品中黑白的处理和布局。黑和白所占的比重,黑和白的对比,决定着作品的成败。  相似文献   
343.
儿童语言和认知(思维)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许政援 《心理学报》1994,27(4):347-353
在对幼儿从出生到3岁语言发展追踪研究和有关实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儿童语言和认知(思维)发展的各阶段及起作用的因素,探讨语言发展和认知发展的关系,提出以下几点看法:(1)儿童在1岁前(前语言期)的具体思维阶段有认知(有感知、记忆、表象和思维),但还没有真正的语言。这说明语言不是先于思维,也不是所有的思维都与语言相联系。但是,人类特有的抽象思维却与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2)认知(思维)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础。(3)认知(思维)发展和语言发展的关系是双向的,辩证的,是复杂地交互作用的。(4)应以辩证的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语言和认知(思维)的产生。人类所以有语言,有高度抽象概括的思维,都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44.
许涤非 《哲学研究》2012,(3):98-104,128
<正>经典数学理论的逻辑完全是一阶逻辑还是也需要二阶逻辑?逻辑学家对此一直有争议。这种争议大约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但是似乎直到现在还未尘埃落定。在普遍接受反基础主义的前提下,数学基础的研究任务不再是为数学的各个分支寻找最大程度上免于理性怀疑的基础,而是在重构数学分支的过程中给出各个数学分支间的关系,描绘出数学的大图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学基础的研究不  相似文献   
345.
在认知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概念问题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对它进行研究,当今认知科学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论取向:第一种是以推理作用语义学(inferential role semantics)为哲学基础,认为概念是原型(prototype),概念是定型(stereotype),概念是定义(definition),等等[1];与此相反,第二种  相似文献   
346.
20世纪中叶后,由于受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和"生活世界"理论、库恩的"范式"理论等因素的影响,语用论在科学实践中的认知地位和作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在当代尤为突出。本文从科学说明中的关于说明和理解关系的不同观点出发思考这一普遍性问题。  相似文献   
347.
以英汉对比教学为基础,针对中国学生在英语听说学习中常犯的错误,从英汉语音、重音、节奏和语调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试图寻找出一种行之有效的英语听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体会英语语言的美感,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348.
形状偏好是指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倾向于认为相同形状的物体拥有相同名称的现象。已有研究采用词汇拓展、分类和归纳推理等任务发现, 2~3岁甚至更早的幼儿就已经表现出形状偏好, 且表现受刺激物的属性、创造者的意图和功能及因果/比较关系等因素影响。然而, 形状偏好现象存在着联结观和概念观两种不同的解释。未来的研究应该采用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 并结合发展中的其它问题, 从特殊被试和跨文化的角度来探讨这一现象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349.
本文是对符号互动论与儒家的“自我发展”思想异同的比较.两者都认为自我的发展必须有“他者的参与”,符号互动论认为,语言会在不同的交谈者身上唤起相同的反应,语言是连接自我与他者的关键媒介,人的行动可以被语言描述所替换.儒家却认为:人与人、人与物无需经由语言的媒介便能互相感应;修养境界的差异使语言会在不同的交谈者身上唤起不同的反应;行动示范对于自我修养的作用比言语指导更为根本.此外,符号互动论与儒家思想对于“自我发展的过程及其意义”的看法也有差别.符号互动论声称:随着自我的发展,他者的观点会被组织成一个互相关连的整体;自我发展的意义就在于它让一个人能够参与有序的社会生活.儒家思想则认为自我发展的意义是要调节和转变社会生活的秩序,所以儒家是按照一个人所能调节和转变的群体的规模来划分自我修养的阶段.  相似文献   
350.
在2500年前的东方,老子就已认识到名、言与道之间的关系,从其对道的描述中可以看到老子对语言的审慎态度。他认为,道不可言,言不及道,言与道之间存在着悖离关系,以及语言具有表达思想的能力及把握存在的局限性。但他没有完全否定言,而是提出“希言自然”的无为语言思想与“正言若反”的辩证语言思想。通过对老子语言思想进行梳理,我们可以断定在中国先秦时代人们已朴素地认识并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