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6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35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392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那么,中国化究竟"化什么""怎么化"?这是近年来福建省基督教两会在推进基督教中国化实践中不断研究与思考的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宗教应该同我国文化和国情特点相融合,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宗教界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02.
员工在通勤时间里减少身心压力, 将身体和心理资源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活动称为“通勤恢复活动”。通勤恢复活动可能跨领域对人们的工作激情产生动态影响。通过日记研究法和潜在剖面分析法, 从短期和长期研究通勤恢复活动对工作激情的动态影响、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 拟解决3个关键问题:第一, 通勤恢复活动如何影响员工的和谐型工作激情和强迫型工作激情及其内在机制是什么?第二, 不同自我调节模式的员工在通勤恢复活动影响工作激情的机制上如何发挥调节效应?第三, 通勤恢复活动各维度组合的不同剖面对工作激情有怎么样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 不仅弥补通勤研究和恢复研究中被忽视却又十分重要的研究缺陷, 而且对人们开展通勤恢复活动提升通勤恢复活动以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 同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3.
近年来, 工作嵌入(Job embeddedness)作为解释员工离职和留职的新视角, 逐渐受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和探讨。根据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 系统梳理了国内外176篇工作嵌入相关文献, 分别从研究视角、内容分析和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评述工作嵌入的影响结果。基于此, 总结出6种理论视角:资源保存理论、社会资本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工作-角色依附理论、未来时间透视视角和传染过程视角。以内容分析的方式呈现关于工作嵌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不同视角下工作嵌入影响结果的具体研究情况。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构建团队工作嵌入理论模型、聚焦跨文化比较下工作嵌入的溢出效应、关注工作嵌入的双刃剑效应以及突出子维度差异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工作非一成不变。即使组织借助工作设计设定了特定职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员工也会出于维护积极自我形象、控制感和与人建立联结的核心需求而开展工作塑造——主动调整对工作的认识、工作任务和人际交往——从而获得自我价值感和意义感。尽管工作塑造的前因后效研究已较充分,但较少研究触及自我认同这一核心。鉴于此,本研究以自我认同理论为主线,探寻当个体面临重大外部挑战时,如何通过自我提升与自我防御两种机制应对环境变革,进而借助工作塑造及工余塑造完成自我认同的重构。通过4个研究探讨消除自我认同威胁作为自我防御机制,把握自我成长机会作为自我提升机制,揭示工作环境重大变革激发个体自我塑造行为的中介机制;基于压力应对的认知评价模型,探讨个体特征在初级评估阶段,组织情境特征在次级评价阶段的调节效应;开展现场干预研究,探讨结合自我建构进行工作塑造的效果。本项目将工作塑造和自我认同重新连结起来,构建了工作环境变革情境下个体自我塑造的双路径模型,以望对两个领域均有贡献。  相似文献   
105.
本研究基于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探讨了不合规任务对新员工工作投入的动态影响机制。通过收集分析71名新员工连续5个工作日的追踪数据发现,不合规任务会诱发新员工的不愉快情绪,进而影响其工作投入,工作成长观能够有效缓冲这一负面影响。以上结论拓宽了不合规任务的影响后果,并为如何干预不合规任务给新员工带来的消极影响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06.
社会心理学将阴谋论视作一种意识形态上的信念,并定义为人们将重大的政治或社会事件归因为有权力的群体或个人暗中预谋以达成其目的的解释倾向。社会认知视角为个体这种阴谋论信念的产生提供了三种解释。错觉模式感知导致人们认知上倾向于在不相关的事件之间建立联系;敏感性动因觉察影响人们过度感知并假定事件背后的动因、目的和意图等;投射是将自己愿意参与阴谋的意图归因于事件中的他人。  相似文献   
107.
王怀勇  陈翠萍 《心理科学》2021,(5):1057-1063
当前,选择超载领域研究的焦点已从验证其是否存在,转向至其何时存在,即边界条件的探讨。本研究基于调节模式理论,分别以决策后悔和延迟选择作为选择超载的指标,开展两个实验探查选择超载存在的调节模式条件及所涉及的内在机制。实验1以决策后悔作指标,运用量表测试法操纵调节模式,初步探讨调节模式对选择超载的影响,结果发现调节模式调节了选项集与决策后悔的关系,即对评估模式的个体来说,面对大选项集比小选项集时体验到更强的后悔情绪,出现了选择超载,而对运动模式的个体而言,两种条件下的决策后悔无显著差异;实验2以延迟选择作指标,通过任务启动法操纵调节模式,进一步探讨调节模式对选择超载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发现调节模式调节了选项集与延迟选择的关系,即对评估模式的个体来说,面对大选项集比小选项集时更倾向于延迟选择,出现了选择超载,而对运动模式的个体而言,两种条件下的延迟选择偏好无显著差异,进一步有中介的调节模型分析表明选择难度可以部分解释这种效应。总之,通过采用不同方法操纵调节模式,选取不同的选择超载指标,数据结果都一致支持:评估模式的个体比运动模式的个体更容易出现选择超载,选择难度在其中发挥着一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8.
"以病人为中心"医疗服务模式的理念与发展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纵观20世纪医疗服务的发展历程,医疗服务的发展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新的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目前,以“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医院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因此,在阐述医疗服务模式变革与发展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的内涵与特点,新的理念、新的认识,也带来了新的希望,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将不断地改善与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9.
试论现代医学模式所需求的系统思维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入研究医学模式转变的主客观基础 ,找准关键 ,从而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变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尝试性地围绕转变医学模式的主观基础———思维方式展开探讨。1 医学模式转变的主观基础是思维方式的变革“医学模式”是一个理论概念 ,是指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的总的看法[1] 。对于这一定义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一方面 ,医学模式的客观基础是医学实践。医学模式是医学实践的产物 ,一定时期的医疗卫生实践必然显示出某种模式或特征。从医学史来看 ,医学实践的重大突破是新的医学模式形成的关键因素 ,2 0世纪以来 ,人们发现了心理、…  相似文献   
110.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存在合理性的伦理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国内外学者对医学模式的界定给予了高度关注 ,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种种医学模式 ,用以描述和引导当下的医学观和健康疾病观 ,如整体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伦理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环生物医学模式、卫生生态学医学模式、大小宇宙相应医学模式等等 ,此外仍有学者坚持生物医学模式。在这些设想中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主导地位已为国际绝大多数学者所肯定 ,被广泛地运用于指导实践。由于新的模式不断提出 ,理论界有必要给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存在的合理性以更多支持 ,本文拟从伦理学的视角进行讨论 ,从这一点看 ,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