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2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91.
塔院寺拾零     
一、创建与修葺塔院寺,原与显通寺为一庙。正式独立是明代后期的事情。明万历七年(1579年),出于国家政治上的需要,由皇太后李氏出面,派遣太监范江、李友等人。赴五台山维修护国佑民释迦文佛舍利宝塔,即今天的大白塔。历时三年,不仅大规模地修葺、装饰了大白塔,而且围绕大白塔进行了重新规划布局,“寺宇佛殿经楼,藏轮禅宝,罔不备焉”(《清凉山志》)。明万历十年(1582年)七月,功成,举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礼。从此,塔院寺的名称正式注册,宣布独立。这次大规模动工,“计费金钱,出自内帑”(《清凉山志》),具体数字,惜未能知。据守内明万历十年七月九日碑记。  相似文献   
892.
“正一道”,道教称是太上老君亲授张道陵天师的新出治世之“真道”。于是,“正一”之名伴天师创教而益彰;且其蕴义贯穿道教经箓、义理、修养等各个方面,渗透整个道教历史发展过程之中,抑或谓为道教精髓。本文根据道典,仅就几个主要方面略为论述。一、“正一道”名称之由来《易》曰:“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张道陵乃博学之士,在蜀为官时,亲睹巴蜀民夷的粗俗宗教陋习,欲施改变。于是,弃官遍访参学,历十数年,回到蜀中,依据老学创立道教,以“正一”明宣其道,教化民夷。但张天师所创之教,现存正史皆不言“正一”,多称之为“五斗米道”或“米道”,把传播五斗米道者称为“五斗米师”。这是因三师(天师张道陵、嗣师张衡、系师张鲁)  相似文献   
893.
“家”的结构分析:当代青年人“家”的内隐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当代青年人心目中"家"的概念表征进行了研究.依据激活扩散模型,采用字词联想法来收集数据.以"家"一词为刺激,让317名被试进行自由联想,选出前80个联想频率在4.3%以上的高频概念词语作为分析单位,做成卡片另请80名被试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它们之同的关系亲疏程度实施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家"概念在青年人的心目中是从以下5个方面来表征的:(1)家的情感意义;(2)家人与安全感;(3)家的物质基础;(4)责任与义务;(5)琐碎与冲突.  相似文献   
894.
当代中国社会的宗教信仰和人际信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研究均认为中国社会中的人际信任是一种差序格局的模式。本文将人际信任具体区分为亲缘信任、熟人信任和外人信任,指出信任水平从亲缘、熟人到外人依次降低,并且宗教信仰对不同的人际信任类型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对2007年居民文化生活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无论哪一种宗教信仰归属都不会显著增强亲缘信任和熟人信任的水平,比如佛教徒、道教徒的亲缘信任、熟人信任水平显著低于无信仰者;但是宗教信仰可以显著增强普遍的外人信任,比如佛、道教和基督宗教都能显著提高外人信任;宗教信仰的重要性和宗教活动参与频率也能够提高信任水平。另外,基督宗教比佛、道教具有更高的教内信任程度。  相似文献   
895.
采用简版负性评价恐惧量表和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对627名高中生进行施测,筛选出社交焦虑高分组和低分组,运用外部情感西蒙任务(Extrinsic Affective Simon Task, EAST)测量两组被试对自我和对他人的态度,探讨高、低社交焦虑者的内隐自尊特性。结果表明,高、低社交焦虑者存在截然不同的内隐“自我-他人”态度。具体表现在:(1)高、低社交焦虑者均有显著积极的内隐自尊;低社交焦虑者有显著消极的内隐“他尊”,而高社交焦虑者的消极内隐“他尊”并不显著;(2)高社交焦虑者的积极内隐自尊和消极内隐“他尊”均显著弱于低社交焦虑者,高社交焦虑者的自我偏爱程度较弱。研究表明,社交焦虑个体的内隐自尊特性是:相对低的内隐自尊(对自己积极不足)、相对高的内隐“他尊”(不消极看待他人),可能正是这种削弱的自我偏爱倾向,才是其核心症结。  相似文献   
896.
关于古代术数中内算与外算易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传统术数(也称数术)中的内算与外算是一个整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时期中,从教育史、从业者的身份认同与知识结构,以及史籍对二者的记载和二者在数术整体功能中的权重等方面来看,"外算"是以"内算"的婢女身份出现的。从《四库全书》起,这一观念发生改变,而在阮元等人所编《畴人传》中,内算与外算之关系发生了易位。通过对晚明前清中西术数、中西文化会通的考察而发现,这一易位有其必然性。但是从人类文化的未来发展来看,二者关系及各自前景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897.
898.
论王弼“无”本论的哲学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参照系构架和内参照系构架是事物存在的两种基本方式 ,由前者观之而有“有”本论哲学 ,由后者观之而有“无”本论哲学。“有”本论的方法论原则是逻辑分析法 ,“无”本论的方法论原则只能是描摹法。本文由此切入王弼“无”本论的哲学实质 ,从概念上的辩名言理、体用上的本末二分、认识论上的“得意忘象”和社会历史观上的“名教”出于“自然”四个方面 ,论证了王弼的“无”实质上是个“有” ,因而王弼的“贵无”论和郭象的“独化”论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899.
高婧聪 《管子学刊》2010,(1):104-108
上博简《竞建内之》篇记述了齐国大夫鲍叔牙与隰朋借发生日食之机向齐桓公进谏之事。仔细分析发现,其中鲍、隰二人所称引的商代史事与《尚书.高宗肜日》篇近似,简文是目前所见对《高宗肜日》的最早释解,不仅对理解《高宗肜日》的本意有所帮助,且对商代史事有所增益。简文充分体现了战国时期对于经典所作的阐释,对后世经学的发展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0.
十三虚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教名词。指以虚无为首的十三点养生要领,即虚、无、清、静、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云笈七签》卷九十一《七部名数要记·十三虚无》云:一曰遗形忘体,恬然若无,谓之虚;二曰损心弃意,废伪去欲,谓之无;三曰专精积神,不与物杂,谓之清;四曰反神服气,安而不动,谓之静;五曰深居闲处,功名不显,谓之微;六曰去妻离子,独与道游,谓之寡;七曰呼吸中和,滑泽细微,谓之柔;八曰缓形从体,以奉百事,谓之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