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宋健 《周易研究》2012,(5):F0003-F0003
王新春著,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480千字,458页。刘大钧先生专门题写墨宝:“修德不堕虚拟,治经肯彰风要”。作者基于文化意识之自觉,从哲学的视域和研究方法出发,着眼于《周易》、易学的哲学史、思想史意义及其与中国哲学的关系,展开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922.
"心理品质"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国方 《心理科学》2003,26(3):566-567
众所周知,心理品质是心理学概念体系中顶“半边天”的概念,动态过程和静态品质构成心理活动的两维。稳定的心理品质构成了人的个性,决定其心理发展水平。因此,正确理解心理品质直接关系对个性的培养,是一个急待要解决的问题。关于心理品质的表述,未见有争议文章,似乎已成定论,其实颇值得研讨。本文试图澄清心理品质表述中的混乱现象,旨在构建科学的心理学基本理论体系,同时企图理顺概念体系的逻辑关系,并对能力和性格培养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初学者形成良好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923.
生命质量研究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十年来 ,随着疾病谱、医学模式以及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 ,有关生命质量 (QualityofLife)的研究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而且研究的内容愈来愈广泛和深入。1 生命质量内涵的整体性整体性是系统思维方式的基本出发点和首要原则。现代系统方法把整体理解为整体、部分、环境三者的辩证统一 ,着眼于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并强调从这些关系中来把握整体。而且 ,整体的性质和功能 ,不等于它的组成部分在孤立状态时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迭加[1] 。人体是由组织器官构成的有机整体 ,与外…  相似文献   
924.
定位核心文化打造无双品牌——再论五台山需要包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一观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或对现有旅游产品的再度整合,实质是规划建设者对旅游资源(待整合的旅游产品也是一定意义上的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或现有文化状态,进行挖掘、提炼或深化、创新的过程。它不但塑造或改变着景区(点)的外貌,更决定着景区(点)的品位、档次和持续发展的潜力。不但旅游客体要体现文化,作为旅游主体的游人追求的也是文化,所谓的求新求异,其实就是求新文化、求异文化、求精品文化。那些粗制滥造的景点和修一道栅栏围起一条山沟式的简易景点,是少人甚至无人问津的。同样,如果满…  相似文献   
925.
可持续发展观与优质人居环境的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琴 《学海》2002,(6):89-92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观出发 ,简要总结了一些主要国家大力改善人居环境的经验 ;将优质人居环境的内涵界定为能够为人类提供良好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同时又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人工环境系统。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切合国情和社会公平原则应当成为建设优质人居环境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26.
介子推传说的演变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勃 《管子学刊》2002,(3):83-90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这首谚语流传极广。关于戴柳的习俗,各处地方志中亦多有记载。如:明嘉靖刻本《尉氏县志》:“‘清明’,门前插柳,人各簪鬓。”明万历三十三年《嘉定县志》:“‘清明’,插柳于门,伐柳枝藏之,以为酿醋之用。”清乾隆四年《祥符县志》:“‘清明节’,男妇扫墓……妇女先归。攀折柳条,攒捆成束,载于车乘,归插屋檐,县佩节焉,下逮及犬猫不遗。”民国二十五年《阳武县志》:“‘清明节’,各神位及主前均供柳,并插于门上,曰为介子推招魂也……”民国二十四年《德县志》:“又,《岁时记》: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本地习俗皆于‘清明节’日行之。” 民国二十年《义县志》:“(清明节)前一日为‘寒食节’。又缘介子推于是日焚死绵山,后人哀之,插柳以招魂。”[1]  相似文献   
927.
游祥洲 《法音》2002,(4):15-17
一切佛法不出二谛。世俗谛是接引凡夫入门的方便,第一义谛则是圣者内证的境界。没有世俗谛的接引,就没有上达第一义谛的可能。佛指舍利到台湾,无论是从世俗谛看,或是从第一义谛看,都有无比殊胜的意义。先从世俗谛看,“舍利崇拜”原是佛教重要的传统之一。“舍利”(1arīra)在梵文中的原意,乃是人类死后遗骨的通称。法藏部的《四分律》明言:“学菩萨道,能供养爪发者,必成无上道。”爪发是舍利中的一种。供养佛陀爪发,可以助成“无上道”,此所以“舍利崇拜”,自古迄今未曾改易。而史籍之中有关舍利崇拜的感应之事,也颇多记载…  相似文献   
928.
试论道教仙境说的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论文主要揭示道教的神仙境界说 ,特别是洞天福地理论与传统仙境说的重大区别 ,以及这种仙境说对道教理论的影响 ,以及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29.
930.
小学生有意遗忘中认知抑制能力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耀武  白学军 《心理科学》2002,25(2):184-186,183
有意遗忘是一种新的关于记忆研究的实验范式.主要探讨个体抑制能力的发展。研究使用的实验材料分为单字和双字词.被试为小学二、四、六年级共90名学生。实验结果发现:①对于两种实验材料单字和双字词,小学生有意遗忘中的认知抑制能力随年级而提高;②小学生对两种材料的抑制能力存在差异,表明小学生在有意遗忘中的抑制能力受材料的意义性和材料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