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2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职业刻板印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通过外显报告和内隐联想测验,发现在外显和内隐层面,大学生存在明显的职业刻板印象,对某些职业评价很高,有些则很低。工作岗位所在不同地域对大学生职业刻板印象产生较大影响,隐藏着加工机制的深层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观存在某种偏差。  相似文献   
992.
内隐记忆研究的新进展:概念、实验和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林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4,27(5):1161-1164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内隐记忆研究的新进展。内隐记忆概念的描述性和模糊性正受到研究者的批评。对此概念进行更准确地把握在当前愈显紧迫和必要。多数研究者仍继续沿用这一术语.最近的实验研究修改了部分早期结论.并开始与学习和记忆研究的其他领域,尤其是涉及无意识过程的领域互相结合。内隐记忆的解释和建模呈现出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3.
<隋书·经籍志>首次明确著录<墨子>书中有目录一卷,其后各种史志目录中均不见记载.<墨子>古本"目录"面貌如何,一直是墨学界聚讼不已、悬而未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墨子>目录出现较晚,大约亡佚于隋末唐初之际.西汉末年刘向校定<墨子>成书后,所撰写叙录并未单独成篇.近人蒋维乔等学者的学术观点,<汉书·艺文志>所载"<墨子>七十一篇"包括目录一篇,是不成立的.本文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分析.  相似文献   
994.
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三种新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IAT、GNAT和EAST,这些方法采用反应竞争任务,考察概念间的联结强度。IAT通过对个体在不同任务上的操作,考察不同目标与属性间的联系、GNAT考察某一特定对象和评价间的联系;EAST考察被试在一个任务上的操作来推断个体对目标的评价。  相似文献   
995.
儿童问题行为及其相关父母教养因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吕勤  陈会昌  王莉 《心理科学》2003,26(1):130-132
儿童的问题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主要表现在攻击反抗、违纪越轨、焦虑抑郁、孤僻退缩以及各种身体不适等方面。儿童期的某些问题行为,尤其是典型的外显问题行为和内隐问题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测青少年期与成人期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996.
教师心理健康内隐观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边玉芳  滕春燕 《心理科学》2003,26(3):483-486
本研究在对3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预调查的基础上,得出中小学教师认为的教师心理健康的30个特征。以此基础上编制了正式的调查表,以杭州市12所中小学的464名教师为调查对象,要求他们对各特征的重要性进行评分。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认为心理健康的教师应具有道德品质、人际关系、责任感、自我效能和情绪、创造力、工作态度和素质六方面的特征;中小学教师普追认为比较重要的心理健康的特征有责任心、爱心、良好的道德品质、工作认真踏实、待人处事客观公正、积极进取、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性别、年龄、学历等因素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内隐观的影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997.
决策的内隐认知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泳红 《心理科学》2003,26(6):1095-1098
决策是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项活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都要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如决定购买哪一品牌的商品 ,选择什么样的住宅 ,乃至升学就业都离不开决策行为。为了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经济学、管理学、数学、心理学等各个学科的研究者对决策的机制和规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在物质和精神产品日益丰富的现代社会 ,人们需要做出决策的机会越来越多 ,决策研究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就更加重要。长期以来在传统决策研究中 ,研究者关注的是在外显 (明确意识 )条件下 ,个体决策的现象和原因。直到最近才有少量关于决策的内隐…  相似文献   
998.
性别刻板印象之性别效应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徐大真 《心理科学》2003,26(4):741-742
1 引言 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是社会生活中为人们广泛接受的对男性和女性的固定看法。而人们对于典型的男性或女性是什么样子的看法,会影响我们的觉知,并在评价他人的行为时造成偏差。  相似文献   
999.
汉字字组时间顺序的内隐记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建春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3,26(4):595-598
采用再认与偏好测验的内隐记忆方法,以文字相同而字序不同的三类汉字字组为刺激材料,对汉字字组进行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探讨汉字字组内隐的时间顺序表征存在的可能性及其加工特点。结果表明:汉字字组中字与字之间存在内隐的时间顺序表征,这种内隐的时间顺序表征是对刺激项目知觉特征中时间维度的一种反映,受知觉表征系统支配,具有自动加工和提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00.
攻击性研究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叶茂林 《心理科学》2003,26(2):334-336
1 引言攻击性是人发起攻击的心理特征 ,即人格中所具有的产生攻击的内在可能性。一直以来 ,对攻击性的研究主要通过考察个体外显的攻击行为来进行 ,其使用的方法多是直接的、外显的 ,忽视了也不可能探讨人类攻击性的潜在性。自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人们借鉴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对人类攻击性进行探讨 ,认识到攻击性更具有内隐性 ,使得我们对人类攻击性的认识出现了新的进展。在此我们对攻击性的研究方法做一个简要的述评。2 攻击性研究的常规方法2 1 调查法调查法是研究攻击性的常用方法 ,它通常又包括以下三种方法 :2 1 1 案卷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