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2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对429名被调查者的研究发现,最为公众赞同的公正观依次为:(1)公正体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公正体现为人们在求学、就业、投资、参政等方面的机会平等;(3)公正体现在程序公平合理。因素分析表明,国民的公正观是多元的,可分为6个维度,分别为权利、衡平、救济、报应、平等、平均。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公正内隐观的6个维度最终可聚为"均等"和"对等"2类。  相似文献   
112.
积极情景线索对内隐攻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向被试呈现代表积极情景线索的材料(一段含有互助、和谐信息的公益短片),运用内隐联想测验(IAT)范式,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角度来研究积极情境线索对个体内隐攻击性的影响,并分析这种影响是否具有性别差异。结果表明:未观看积极情景线索材料的被试表现出显著的内隐攻击性,而观看积极情景线索材料的被试的内隐攻击性不显著;积极情景线索的主效应显著,且这一效应不存在性别差异。这说明,积极情景线索能有效抑制个体的内隐攻击性,并支持自我攻击信念IAT是测量个体内隐攻击性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13.
沟通与刻板印象的维持、变化和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沟通提供了维持人类社会行为所必要的信息, 是人类交换信息, 建立并维持相互联系的工具。刻板印象是一种涉及知觉者对某个群体的知识、观念与期望的认知结构。近年来, 研究者们从多个方面探讨了沟通与刻板印象的维持、变化和抑制的关系, 发现群体内沟通, 通过策略性的信息选择和语言偏差, 能够维持刻板印象, 并可能使刻板印象极端化; 而群际沟通, 特别是代理式的群际沟通, 则成为抑制刻板印象的一种可能方法。  相似文献   
114.
语言产生的句法启动效应在近20年得到较深入研究。那么, 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中, 句法启动效应具有相同的加工机制吗?近些年, 研究者考察了印欧语系语言理解中的启动效应, 但还存在较多争论。这究竟是句法效应, 还是策略或者语义效应, 是词汇驱动还是词汇独立的?而且, 这是人类语言理解的语系特性还是普遍特性?单独采用行为技术、眼动技术或者ERP技术很难为这些争论提供坚实的实验证据和较深入的理论解释。鉴于此, 本项目拟采用眼动和ERP结合的技术, 从心理学、语言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视角考查汉语句子理解的句法启动效应。通过分析眼动和ERP实验提供的一致性和差异性证据, 本项目力图阐明和揭示汉语句子理解中句法启动效应的认知特点和机制, 检验内隐学习理论和论元结构理论在解释句法启动效应时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5.
向玲  赵玉芳 《心理科学》2013,36(3):702-705
使用加工分离程序(PDP),以50名农村籍大学生为被试, 采用2(群体:外群体、内群体)×2(特质词效价:积极、消极)×2(加工:意识加工、无意识加工)混合设计,研究了低地位群体对内群体以及高地位外群体偏爱的内隐特征。在本研究情境中发现:农村大学生在提取城市群体积极特质词比消极特质词时的无意识加工更显著;而提取农村群体的积极和消极特质词时,无意识加工的贡献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低地位群体成员对外群体有内隐偏爱,对内群体却不存在内隐偏爱。  相似文献   
116.
周雅  刘翔平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29(3):312-318,334
研究基于积极心理视角,考察抑郁个体在多个自我维度上,外显及内隐自尊的水平高低与稳定特性。被试选自高中学生,有效数据131人,分为抑郁(65人)与正常(66人)两组。所有被试在有/无应激两个时间点完成自我描述问卷II与改进内隐联想测验。结果发现,不论外显/内隐水平,抑郁个体倾向在指向个体内部的自我维度上具有积极自我,并且倾向在核心价值之外的自我维度上具有稳定自尊。由此证实,抑郁个体自我机制中的确存在积极成分。  相似文献   
117.
内隐学习中东巴文促进幼儿汉字字形记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任务分离范式考察了内隐学习中只学汉字、结合图画学习汉字、结合东巴文学习汉字对幼儿汉字字形记忆的影响。幼儿通过颜色判断任务进行学习。实验1采用再认任务考察学习方式对汉字字形外显记忆的影响。实验2采用偏好判断任务考察学习方式对汉字字形内隐记忆的影响。研究发现, 在伴随学习条件下, 东巴文能够促进幼儿对汉字字形的外显记忆, 东巴文可以成为幼儿汉字学习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8.
鲁铱  李晔 《心理科学》2014,37(6):1415-1420
本研究旨在探索“怕导师”现象的文化原因,从师徒关系内隐观分析“怕导师”的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和启动实验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1)“怕导师”现象是存在的,即研究生害怕来自导师的负面评价。相比女性导师,研究生更害怕男性导师;导师的职称会影响研究生的害怕程度,当导师是教授时,研究生更为害怕。(2)研究生的师徒关系内隐观与其负面评价恐惧有关,越具有“学从师教”观念的人越害怕来自导师的负面评价。(3)“学从师教”文化观的启动会影响研究生对导师负面评价的恐惧程度。  相似文献   
119.
采用形容词核查表对465位中德两国中学教师关于创造性学生核心特征的内隐观特点进行考察,探讨其是否具有领域特殊性。得到以下结论:中德教师创造力内隐观既存在所有社会人共享的普遍核心特征,也存在自身领域的独特性。中国教师更倾向于将集体主义、幽默感、符合道德成分的“合作性”看作是创造性学生的特征,而德国教师更倾向于将艺术性、个人主义看作是创造性学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0.
张引  贺雯  罗俊龙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2):1882-1888
不同的情绪在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表现过程中塑造着不同的心理环境, 调节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一致性。正性情绪增加了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联结, 然而负性情绪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调节作用表现并不一致。单一考虑情绪的正负效价不足以解释具体情绪影响的差异性, 情绪的确定性、情绪与直觉信任的交互作用均会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联结产生影响。理论方面, 联结性-推理性评价模型及情绪-信息模型对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内在机制进行了解释。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特定情绪对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调节作用, 并考察情绪是否会对内隐刻板印象与外显刻板印象的联结产生调节作用, 以及采用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揭示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联结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