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在考察佛教圣地五台山的自然价值与文化价值、分析五台山目前研究状况之后,一个明确的结论是:建立五台山学不仅有紧迫的内在要求,而且已具备了扎实的基础条件。并提出了五台山学的学科理论框架、学科工程建设,还阐述了建立五台山学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72.
海德格尔以罕见手法把日常德文词语Not提升为核心概念,在"存在与人之关联"的语境中将其思为二重性的"必要",并以"无必要性的必要"(die Not der Notlosigkeit)这一术语来概括其根本所思.海德格尔的"Not之思"贯彻了其数十年的思想历程,是我们研究海德格尔思想发展与演进的关键线索,但国际学界对此迄今...  相似文献   
273.
相比老年医学和老年社会学对老年问题的重视,伦理学对“老去”的伦理意义关注得还不够。与将老去界定为衰老的一种客体化思路相对照,存在一种看待老去的内部的伦理视角。在应对年老带来的规范性困境的问题上,儒家提出以“学”与“孝”的方式来加以应对,这些应对方式在当下中国社会的实践中体现出新的形式。它提供了一种理解老年的伦理视角,根据这一视角,人是一个有待完成的存在者,老年可能通向伦理生活的成熟阶段。与西方文化将尊严奠基于自主性的理解不同,儒家伦理从地位尊严和成就尊严两个方面对何谓“有尊严地老去”给出了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274.
希望是一个涉及终极关切的宗教生存论问题。康德在能够知道什么和应该做什么之后,提出可以希望什么,并将这一问题视之为宗教解决的问题,因为出于实践理性要求的至善作为希望的最终目的,由于此生的有限性而引向了不朽和上帝;正是由于人生存在的时间有限性,生死导致的虚无问题更是作为一个生存论的挑战摆在了面前,存在还是不存在将人引向了对于永恒的期待,使希望成为一个终极关切的宗教性话题;正是在对完满至善和生命永恒的希望里,打开了走向无限性的未来可能之路,在这条路上无论是要解答人类存在本身的已是和未是之间的冲突,还是要将超自然的末世期盼化为开启崭新当下的起点,希望都是一种自由而超越的行为。它来自于希望者,即具有自我有限性意识而试图超越之人的自由存在本性。  相似文献   
275.
王卡 《中国宗教》2002,(5):64-64
道教从其前身老庄学派的出现算起,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漫长历史。如同世界各大宗教一样,道教的教义中既有对终极本体,即太上大道或它的化身的信仰,有追求自我与自然之道合一(天人合一)的终极目的,也有规范个人言行的价值和伦理标准。这一伦理标准即被称作“善道”的清规戒律。  相似文献   
276.
《世界宗教研究》2021,(2):80-87
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是以赤色、青色为主色的缣素写本。"丹青之信"象征的是在君臣民社会体系中,施行仁政和教化的思想。君王施行仁政是道德仁三统之一,仁政主要是注重民生、减少刑罚,以民为本。教化主要是使臣民"孝、忠、顺",以孝为第一。《太平经》以阴阳五行学说,论述丹青之信,阐明君臣民在施行仁政和教化中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7.
上个月20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参加中国心理学会首次每年召开一次的全国学术交流大会期间,其维兄命我为他新设计的会士寄语栏目写几百字,并告知我已经有几位会士欣然应允了。这使我非常为难,因为我对自己忝为会士,一直心有不安。加之  相似文献   
278.
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心理学大会是由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简称国际心联)组织的大型学术会议,始于1889年(巴黎),除了因为两次世界大战而停办几次以外,每4年举办一次,须提前8年申办。经中国科协批准,中国心理学会(简称CPS)于1995年向国际心联提出了于2004年在北京主办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简称ICP2004)的申请。  相似文献   
279.
郭璞的殡葬观与道家道教的崇水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文化史上,东晋郭璞(公元276~324年)是一位颇有影响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是改造、发展游仙诗的祖师、语言学巨匠,而且被奉为术数大师、堪舆之祖。相传为郭璞所撰的《葬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堪舆学专著,为历代堪舆家所重,被尊为“葬经”,世传葬术起于郭璞。是书提出的“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相似文献   
280.
景海峰 《哲学研究》2021,(10):45-54+128
经学曾是儒学的主干,自晚清经学体系瓦解以来,现代的文献学研究和经学史叙事只是在做一些历史材料的清理工作。但这些碎片式的研究只是现代学术系统的些许补充。西方古典学在经历了现代性的洗礼之后,作为比较多地保留了古代学术的体系,具有相对成熟和独立的形态。经学的复兴能否借鉴古典学的经验乃至复制西方古典学的模式?从清末民初以来,这一直就是学界讨论的话题,并且在学科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作了很多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经学的内容毕竟不同于西方古典学,其现代转化的境遇和路径也不能拿古典学来作简单的比附。尤其是在当前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意欲激活传统的经学资源,只能走思想诠释的道路,而不能再次退居到文献整理的象牙塔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