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9篇
  94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道德转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视阈中蕴含着前提逻辑:利益关系分化撬动了道德标准的普遍性根基,集权秩序瓦解增强了道德生活的自由化张力,在新旧道德秩序更替的未完成状态中,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为疏解现代性道德矛盾提供了可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中道德转型历经阶级革命伦理—国家建设伦理—改革开放伦理—民族复兴伦理等主题,逐渐从唤醒主体自知的道德觉悟,到建构集体共享的道德制度,再到维护兼容多样的道德秩序,及至塑造和谐向善的道德格局。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道德转型,通过把握善恶世界的经验规律来引领道德实践:就道德秩序优化的内在结构而言,注重国家伦理与公民德性相融合、普遍规范与自由意识相联结;就道德环境治理的领域关联而言,强调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辩证结合、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232.
一、这是一个“同情同情”的问题吗 1998年2月13日的《华东信息日报》报道了这样一件事:家住深圳园岭村的老张,去建行红岭办事处存了2万元钱。当时一切手续都办理妥当,业务员把电脑打印的存折给了老张。没想到第二天老张家来了两男一女。女的是头天的业务员,其中一个男的是市建行某办事处的黄主任。黄对老张说:“我们昨天少收了你1万元。”并以威胁的口吻说他有200%的证据。老张据理力争,详细说明了当时的情况。黄主任看来硬的不行,便改口说:“这都是业务员的责任,银行少钱是要业务员赔的,他是临时工,你就同情同情…  相似文献   
233.
当我想为高深先生寻找一种总结性的描述时,最先跳出脑际的一词就是:“长子情怀”。这一表述,已被提炼为辽宁精神的代表而渐为广播,其逻辑依据在于,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的辽宁作为新中国最早的老工业基地所体现出来的家国担当。言及文化领域,这种表述同样是适用的,在成长于东北大地、出身于工人作家的辽宁籍已故老作家高深身上,“长子情怀”恰是一代知识分子精神气质的提纯。  相似文献   
234.
“视域”的认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于解释学的视域概念近年来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很多学者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这一概念,但多数是在解释学和现象学意义上使用的。实际上,这一概念有着更为一般的认识论意义,它不仅涉及认识的广度、深度和创新性,而且有助于理解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内在联系。所以,笔者认为很值得深入探讨视域自身的功能和演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35.
无论是怀旧还是怀古,我们都不陌生。即使一个人对之没有深刻的体会,也可能从古今众多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中,领略过相关的情怀。不过,人们熟悉的现象,只能说明它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我们真正理解它。依哲学的观点,只有通过深入的反思,才能揭示这些意识活动的深层意义。本文的努力,是把怀旧与怀古当作一种心理-文化的关联现象来理解。依次论述  相似文献   
236.
田薇 《现代哲学》2011,(3):62-66
在"生命"反抗"形式"的现代性文化境遇下,传统宗教也发生了现代转化,即宗教信仰成为宗教生命冲动的表达,这既使"宗教"由外在建构走向活生生的内在的"宗教性"生存,也面临着失去确定的形而上学目标的现代性困境。走出这一困境只能通过一条内在的精神的途径,就是将"灵魂的宗教性存在本身"视为"形而上学的价值",由此跳出主体需要和客体对象之间的二元对立,故而,确立起灵魂存在的形而上学宗教性的自觉意识和内在信仰是宗教现代性重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237.
试论中国南传佛教的宗教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序的基层自治管理是中国南传佛教发展的主要保障,而将佛教的自我管理纳入到社会管理体制内却是中国南传佛教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南传佛教管理体系的设立,有序地整合了佛教资本和社会资源,有力地促进了佛教在当地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38.
墨家是先秦诸多学派之一,墨家逻辑也是中国古代本土逻辑思想的典范之一。墨子及其后学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以名举实,以辞舒意,以说出故"的墨家逻辑体系,成为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发展的优秀代表。墨家逻辑的主要推理模式包括:"辟"、"侔"、"援"、"推"等。墨家逻辑思想的研究开启了中国逻辑思想研究的先河,墨家逻辑思想研究是中国逻辑思想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国际逻辑学界对作为非印—欧语言系统的中国逻辑的关注,显示了中国逻辑独立存在的价值。今天的中国逻辑思想研究处于现代逻辑发展与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交汇点上,需要我们从逻辑和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研究中国逻辑思想。用逻辑的一般特性来分析墨家逻辑,依据工具性、形式性和有效性这三个方面,是解释墨家逻辑的一个新角度。  相似文献   
239.
命题逻辑的一般弱框架择类语义是相干邻域语义的变形,其特点是:采用择类运算来刻画逻辑常项;语义运算与逻辑联结词之间有清晰的对应关系,可以从整体上处理一类逻辑,具有普适性。本文将这种语义用于一类B、C、K、W命题逻辑,包括相干逻辑R及其线性片段、直觉主义逻辑及其BCK片段等,并借助典范框架和典范赋值,证明了这些逻辑系统的可靠性和完全性。  相似文献   
240.
吴畏 《哲学动态》2023,(3):117-126+129
作为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基本内核的算法显现出独特的内在演进逻辑。对这种逻辑的分析和阐明不仅有助于澄清算法的认识论本质,而且有必要和可能建构某种算法认识论来深入思考它的发展和变革。基于不同理论框架对算法所作的一些定义、解释和反思已经提出了关于算法的三个重要认识论问题。第一,算法无论是作为结构化编程还是一种社会-技术系统,为何都存在着认识不透明性。第二,AlphaFold的出现是否表明算法完全可以成为一种科学发现新逻辑。第三,算法的形式化推理能否超越像常识这样的非形式逻辑而变得更加“智能”。从对这三个问题的分析和论证中可以得出算法认识论的三个基本论题:局部认识透明性、算法发现逻辑和常识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