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一、从维特根斯坦的一句名言谈起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有句名言: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维特根斯坦,第20页)这句话用通俗简明的语言来说就是:可说的,说;  相似文献   
182.
田薇 《现代哲学》2011,(3):62-66
在"生命"反抗"形式"的现代性文化境遇下,传统宗教也发生了现代转化,即宗教信仰成为宗教生命冲动的表达,这既使"宗教"由外在建构走向活生生的内在的"宗教性"生存,也面临着失去确定的形而上学目标的现代性困境。走出这一困境只能通过一条内在的精神的途径,就是将"灵魂的宗教性存在本身"视为"形而上学的价值",由此跳出主体需要和客体对象之间的二元对立,故而,确立起灵魂存在的形而上学宗教性的自觉意识和内在信仰是宗教现代性重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3.
逻辑和自然语言是两个不同的符号系统:逻辑抽象严格,自然语言生动丰富;逻辑和自然语言是密切相关的,逻辑的精确化特性对分析自然语言的句法语义问题来说具有方法论的作用。在这个视角下出现了下述研究模式:(1)基于自然语言自身的句法构造来考察自然语言的语义问题;(2)用基本属于逻辑的方式来表现自然语言的语义规律。如对汉语句所有人是会死的,第二种模式对此抽象成逻辑公式(H→D),而第一种模式则基于该汉语句的句法生成,并行推演出其语义表达所有(人,会死的)。本栏目三篇文章前两篇属于第一种模式,第三篇是第二种模式。  相似文献   
184.
现代模态逻辑由完全性理论、对应理论和对偶理论三个主要学科组成。它们是模态逻辑的三大支柱理论,都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奠定了基础。在历史研究中,模态逻辑还有三大传统(句法传统、代数传统和模型论传统)、[1]三大阶段(句法阶段、经典阶段和现代阶段)[2]的说法。模态逻辑发展到现在,  相似文献   
185.
试论中国南传佛教的宗教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序的基层自治管理是中国南传佛教发展的主要保障,而将佛教的自我管理纳入到社会管理体制内却是中国南传佛教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南传佛教管理体系的设立,有序地整合了佛教资本和社会资源,有力地促进了佛教在当地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6.
墨家是先秦诸多学派之一,墨家逻辑也是中国古代本土逻辑思想的典范之一。墨子及其后学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以名举实,以辞舒意,以说出故"的墨家逻辑体系,成为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发展的优秀代表。墨家逻辑的主要推理模式包括:"辟"、"侔"、"援"、"推"等。墨家逻辑思想的研究开启了中国逻辑思想研究的先河,墨家逻辑思想研究是中国逻辑思想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国际逻辑学界对作为非印—欧语言系统的中国逻辑的关注,显示了中国逻辑独立存在的价值。今天的中国逻辑思想研究处于现代逻辑发展与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交汇点上,需要我们从逻辑和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研究中国逻辑思想。用逻辑的一般特性来分析墨家逻辑,依据工具性、形式性和有效性这三个方面,是解释墨家逻辑的一个新角度。  相似文献   
187.
命题逻辑的一般弱框架择类语义是相干邻域语义的变形,其特点是:采用择类运算来刻画逻辑常项;语义运算与逻辑联结词之间有清晰的对应关系,可以从整体上处理一类逻辑,具有普适性。本文将这种语义用于一类B、C、K、W命题逻辑,包括相干逻辑R及其线性片段、直觉主义逻辑及其BCK片段等,并借助典范框架和典范赋值,证明了这些逻辑系统的可靠性和完全性。  相似文献   
188.
本文通过对“逻辑”、“语言游戏规则”和“世界图式”几个核心概念的分析 ,揭示了批判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思想归宿上的保守性 ,意在引发我们对传统反思性哲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局限性的思考 ,以探索一种更加符合我们这个时代“创造性”精神的新的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189.
面对西方近现代的主体瓦解危机,利科坚持主体存在论,秉持批判与新构的态度对各流派进行调和,通过自身性主体、诠释、语言、反思、迂回、他者和中介等核心概念,走上了蕴含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下降”之路的主体求索,完成了对主体哲学的三重超越,其内在的思想逻辑在于:首先对传统和现代的主体概念进行批判,重新构思出自身性主体的在世存在;接着从反思的原则、形式和内容等层面进行革新,视主体形成于与他者的在世交互活动中,须对蕴含在世生存经验的语言进行意义诠释才能通达主体的反思与认识;最后,利科构建了承载意义的语言中介来承担具体且迂回的主体反思任务,逐步抵达主体存在之本体的初衷。这在断裂的存在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诠释学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开启了诠释学的第三次转向,使得动荡的主体哲学有了坚实的此在生活世界之根,并为始源性的存在论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0.
环境伦理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拟从环境伦理学的定义出发 ,考察环境伦理学的逻辑起点以及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对它的理论支持等问题 ,试图厘清学界关于环境伦理学的合法地位的种种责难和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