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试论中国南传佛教的宗教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序的基层自治管理是中国南传佛教发展的主要保障,而将佛教的自我管理纳入到社会管理体制内却是中国南传佛教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南传佛教管理体系的设立,有序地整合了佛教资本和社会资源,有力地促进了佛教在当地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2.
中国古代社会中,政治、伦理、教育千年一贯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传统德育的繁荣。20世纪初,“五四”巨子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使其失去了合理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社会转型,伦理道德与政治脱离走向边缘化,德育日渐式微。当代出现“人的危机”,传统德育扬弃自身走向超越。  相似文献   
73.
丁建华 《法音》2023,(9):22-29
<正>佛教理论中的生态、心理、慈善等具有现代意义、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内容已受到广泛关注,产生了不少研究成果。然而,佛教从一开始就是佛陀对弟子的教学,佛学在印度社会中也是基于超越现实人生的目标而建构起来的哲学体系之一。所以,佛教可以视作建立于师生关系上的哲学教育,在教学理念上拥有丰富的、值得借鉴和挖掘的内容。  相似文献   
74.
温金玉 《法音》2007,(4):10-17
佛教东传,在本土化的历程中不仅体现在义理层面与中土固有文化的协调与融合,在修持仪轨、寺院生活方面也有着重大的生存与发展的范式转换。从戒律、僧制到丛林清规、寺院规约,其间之创立、演绎,不仅是教团自身护法安僧之内在需求,也是社会及民众对佛教的规范与期许。佛教是在与社会的互动中推进  相似文献   
75.
方向红 《现代哲学》2002,(4):96-100
“supplemént”(“充替”)是解构理论的重要支柱。本文试图从时间性和符号学理路出发完整地重构德里达从对“声音”的解构向“supplément”原理的过渡。同时本文也力求证明,德里达的这种过渡与对胡塞尔符号理论的挪用、引申和误读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76.
逼你成功     
我有个事业非常得意的朋友。40多岁,没结婚,每天跑进跑出,比谁都忙。有一天我问他,你都在忙什么啊,又是为谁忙啊?他先愣了一下,接着笑笑,说:“我也不知道为谁忙,只觉得背着一个好大好大的包袱,每天拼命往前冲。”“那包袱里装的是什么啊?”我开玩笑地问,“你有没有自己打开来看看?”“我看了,我看了,”他说,“里头全是我公司职员家里的老老少少,要吃要喝,为了他们,我想不干都不成,我是被逼得往前冲。”“你怎么不说是你自己的野心和理想,使你往前冲呢?”我不以为然地说。“没错啊,我自己的野心和理想当然逼我冲。想想,…  相似文献   
77.
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基本观点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下,一些从事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研究的心理学工作者。扬弃了科学主义心理学家的原则方场和研究范式,超越了其理论误区和视界局限。由于他们的方法论基础大相径庭.所以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研究对象、探究方法、临床应用、科学定位等诸多方面,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分歧。  相似文献   
78.
内在动机及其前因变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内在动机的概念和具体影响因素诸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内在动机主要是由于活动过程本身特性或个体内发性精神需要所引发的一种活动或工作动力。相关影响因素主要涉及个体需要兴趣情感因素、工作任务本身特性、个体成就目标设置、自我效能感、组织授权与交换以及外在激励方式等方面。未来研究的方向主要在于内在动机具体结构的深入探讨以及不同影响因素的中介变量、调节变量以及诸因素交互作用综合模型的建立等方面  相似文献   
79.
4~7岁儿童内在动机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把内在动机看作是一种特质,将其划分为物为定向内在动机和人为定向内在动机.对110名儿童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追踪(从4岁到7岁).在儿童4岁和7岁时,实验室的自由游戏情境中对他们进行录像观察,编码他们的两种内在动机.由父母报告他们对儿童的控制.结果表明:(1)儿童从4岁到7岁,物为定向内在动机和人为定向内在动机均呈显著上升趋势.(2)在儿童4岁、7岁时,物为定向内在动机和人为定向内在动机均呈显著负相关.(3)在儿童4岁、7岁时,物为定向内在动机均显著高于人为定向内在动机.(4)在儿童4岁和7岁时,父母控制与儿童物为定向内在动机和人为定向内在动机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0.
方东美阐发中国哲学之精神,是以整体的西方哲学为对照,在中西交融的世界宏观文化背景下对中国哲学的一次整体透视。他从形而上学的层面来把握中西哲学的精神,并从中西形而上学的比较中将中国哲学界定为"内在超越"型态。他认为,中国哲学的根本精神就在于圆融和谐的精神,即所谓"广大和谐之道",他以此作为对西方"二元对立"思想的超胜之道。同时,他从机体形上学的观点,将原始儒家、原始道家、大乘佛学和新儒家看作中国哲学精神的共同代表。要之,方东美对中国哲学精神的探讨,确是别开生面,但又难免其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