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蒋京川  刘华山 《心理科学》2004,27(1):168-170
成就目标理论整合了曾经分离的动机研究和认知研究,是社会认知取向在动机领域中的代表性课题。文章对近十年国内外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加深了我们对学习内在机制的理解。同时,作者也提出了这一领域应改进测量工具、进行重复验证、跨文化研究以及干预研究的主张。  相似文献   
42.
刘精忠 《世界宗教研究》2011,(2):127-137,194
马丁·布伯的宗教哲学建构深受犹太教哈西德主义神秘范式的影响。后者近代从被动的律法主义向积极的信仰主义倾向创新与转换意义重大。通过脱胎于哈西德主义神秘范式之上的"我—你"对话哲学,布伯的宗教存在主义哲学不仅从信仰向度上实现了对传统西方哲学认识论的超越,同时也在对人之"生活世界"的强调中,实现了积极行动意义上的宗教普世主义关怀。与此同时,这一哲学建构本身的内在理路亦体现了现代犹太思想哲学化重构过程中与生俱来的悖论性。  相似文献   
43.
为应对佛、老的高妙一直以来对于士大夫人心的征服的困境,儒学到宋代道学那里终于也提出一套心性之学来与之对抗,以重新挽回士人之心。道学在对抗佛老而大讲心性时,却也未必自觉意识到自己也变得有玄虚化的一面,以至悬空,变得无可把捉,荡而不返,从而也就很难区分于佛、老,这就成为了新  相似文献   
44.
石敏敏 《宗教学研究》2008,2(1):122-126
本文讨论了现代基督教三位一体神学的巴特和托伦斯的基本框架.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其上帝观的基本内容(1)自我启示的上帝与内在三一/经世三一的关系;(2)内在三一/经世三一和homoousia(本质同一)的关系;(3)现代基督教上帝观与古典基督教上帝观的视界融合.  相似文献   
45.
何松  姚冰 《中国道教》2008,(2):35-38
一元代道教盛行,文人们多受其影响,有的还加入了道教。元代也是文人画兴盛的时代,文人画经过魏晋南北朝、唐宋的发展终于确立了在画坛上的主流地位。元代文人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与道教的密切关系,表明文人画与道教的兴盛有共同的时代因素和内在的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46.
李晶  张侃 《心理学报》2011,43(3):221-228
采用部分场景再认范式研究了对称场景中物体朝向的一致性对内在参照系建立的影响。被试在实验1中沿对称轴方向学习无朝向物体组成的场景; 实验2中沿对称轴方向学习有朝向物体组成的场景; 实验3中沿对称轴与物体朝向方向学习与实验2相同的场景。结果表明:(1)物体朝向一致性影响了对称场景中内在参照方向的选择; (2)无论是否存在观察视点的干扰, 观察者选择对称轴和物体的一致朝向作为内在参照方向的可能性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7.
科学和社会快速发展造成的负面效应,我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策导向,为宗教向社会和谐做贡献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其主要途径是慰藉和化导人心,也就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总体格局中,发挥宗教“超越现实”来建构“人生意义”的功能,让它通过科学实证之外的另一途径来化解人们的价值迷失:发挥宗教在非政治非经济意义上开展活动的功能,通过宗教活动让信众得到心灵的关怀和化解失意的情绪;发挥宗教建构彼岸意义和追求出世关怀的功能,以此化解人们毫无顾忌和毫无畏惧的心气,使人们自己为自己建立起违法乱纪的心理屏障。  相似文献   
48.
人们似乎认为,在以公域为主的时代,对人们的道德要求就是遵守普遍的社会法律规范和社会管理规范,个人的美德就是与这些普遍规范相适应的欲望、情感、气质、性格,它只具有一种工具性的价值。实际上,美德是人的一种内在价值,本身就是善。美德是心灵品质的优秀状态,是理智、情感、欲望相互渗透、融合、化通的状态。塑造美德是对人生意义的创造;美德中内涵着对行为对错的判断力,有着社会正义原则的普遍维度。  相似文献   
49.
成败情境下不同目标取向学生内在动机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13名小学生为被试,设置成功和失败情境,考察三种成就目标取向学生内在动机的差异。结果发现:两种情境下,掌握目标的学生均有最高的内在动机;失败情境下,成绩接近目标学生的内在动机显著高于成绩回避目标的学生,但成功情境下,两种目标取向学生的内在动机没有显著差异;掌握目标学生在两种情境下的内在动机无显著差异;成绩接近和成绩回避目标学生在失败情境下的内在动机显著低于成功情境下的内在动机。  相似文献   
50.
印象派的产生受到科学发展极大的影响.由于科学的影响,使印象派创造性地开拓出一片灿烂的天地,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创作走向机械的表现而忽视了内在精神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