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丁立群 《哲学动态》2023,(8):5-13+126-127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不是在世界现代化中构建一种特殊化的中国模式,而是超越世界现代化诸多形态以重构现代化的普遍本质和理想形态。世界现代化经历了从西方一元的现代化到发展中国家多元现代化的历程。中国式现代化既要避免西方现代化的弊端,又要避免陷入现代化的相对主义泥淖,这归根到底是重建现代化的普遍本质和理想形态问题。本文尝试超越西方现代化理论家在这一问题上的西方中心主义偏见和经验主义囿限,主张现代化是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换。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四个层面的普遍规定:技术和经济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的社会、劳动以及社会管理的精细分工和权力职能系统;以完整理性为核心的现代性文化;作为现代化核心的人的现代化。对现代化普遍本质的构建具有规范性意义,既是对世界现代化的经验总结,也是一种理想建构。它贯穿着辩证理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的理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的普遍意义在于构建和创造一种新型现代文明形态。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重构了世界现代化的普遍本质,破解了现代化理解的“历史”与“地理”的还原论,对世界现代化运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对现代化普遍本质和理想形态的重构,破解了自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  相似文献   
502.
玄学究竟为附着于经学抑或与其对立,是魏晋经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魏晋时期,经学与玄学之间的边界是"内在性"的而非"外在性"的,其界限是"流动"的而非"停滞"的,显现儒道两家在思想上具有"相互否定""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之特点,两者的差异性最后统一在广义的"经学"中,因此,玄学是经学发展到魏晋时期的一个环节和阶段。儒道两家在魏晋时期的"对立"和"界限"本身就是内在于经学之中的,两者的人为隔离在此时被打破,并重新被融合与汇通。  相似文献   
503.
中国绘画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对世界本质的探索和思维的成就是体现在道论思维中。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永不停止的,但本质是永恒不变的,这个不变的本体就称为道。道是万物的本体,所以中华文化的本质即是  相似文献   
504.
舞台照明是综艺晚会艺术的灵魂。完成晚会节目的过程需要照明,表现晚会艺术本质依靠照明。因此,只有正确地认识照明,摸透照明的变化规律,了解它所带来的艺术效果,在晚会艺术创作中充分地运用,才能产生较好的视觉效果和现场感染力。  相似文献   
505.
从现象学存在论的立场出发,海德格尔对阿奎那关于存在与本质的区分的思想进行了考察和解读。这种考察和解读是从两个层面来进行的:一是从存在与本质在逻辑学上的概念区分的层面,另一是从存在与本质在本体论上的实际区分的层面。海德格尔的这种解读总体上比较准确和到位,但他同时也未能充分评估阿奎那这一思想的历史意义,显示出他对阿奎那这一思想的认知不足。  相似文献   
506.
通联片羽     
《佛教文化》1997,(6):4-4
释戒圆的《从北大到五明佛学院》(未完待续)读后感慨不能自已。作者在“简介”中提到出家后,“仍于五明佛学院闻思修学。”出家不是目的,更为重要的是精进修行不止。从“主持寄语”中了解到反映青年人学佛出家的题材在稿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主持人指出“少数作品以一味消极、悲观的人生观作结”,这实际上是名之“出世”实则逃避现实,沦为虚无主义。对这种思潮,当循循善诱,使少数迷离的青年人迷途知返。切不可曲解佛教所倡导的出世思想。实则出世思想的本质是与尘世的贪瞑痴决裂,做到“诸恶奖作,众善奉行”。“我不入地狱,谁入…  相似文献   
507.
陈志 《福建宗教》2001,(2):21-21,46
自1月23日“法轮功”在天安门广场集体自焚事件发生以后,2月16日在北京海淀区又发生了一起“法轮功”的自焚事件。这一系列自焚又一次充分证明了法轮功与世界上其他的所有邪教一样,都是在思想上控制教徒,聚众敛财,反抗社会,残害教徒身心。当邪教内幕曝光或罪行败露时,他们不惜以教徒的生命作为牺牲品和赌注,诱导信徒制造恐怖的事件。而集体自焚,往往是他们经常采取的一种疯狂残忍的恐怖行为。  相似文献   
508.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学人中的重要代表,R.耶给(Rahel Jaeggi)承续法兰克福学派的异化批判理论传统,立足于日常生活的“小事情异化”,重新考察和阐释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探究自由生活如何可能。她拒绝任何美好生活应然状态的预设,在对“本质主义”进行批判和解构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无关系的关系”(the Relation of Relationlessness)为核心表征的异化学说,建构了具有后形而上学色彩的异化理论。耶给的异化理论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个体日常生活普遍异化感受的深刻揭示,深入到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维度,推动了异化理论的当代发展。然而,耶给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阐释也存在诸多误读之处,需要仔细辨析,并厘清二者之间的边界和问题域。  相似文献   
509.
艾伦·伍德在“马克思与正义”问题上所持有的否定性立场,是当今学界尝试建构马克思规范性政治哲学必然要面对的一个挑战。这种阐释的论证逻辑是:以对道德的特定解读为中间环节,从人的本质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矛盾这一前提推出作为描述性和依附性的法权正义之结论。在这种论证中,作为描述性的正义与还原性的道德观,在作为经验假设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得到定位,并共同指向对规范性道德及正义的否定。这种论证逻辑得以成立的原因在于伍德遵循“亚里士多德—黑格尔—马克思”的思想谱系,并秉持一种理性的、社会性的人性概念为社会历史以及价值提供解释基础的主张。如果将这种论证逻辑以倒推的方式呈现出来,人们会更加清楚地看到伍德的观点及其意图。我们认为,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反思伍德的结论,更在于反思伍德否定性阐释的论证逻辑之有效性。  相似文献   
510.
一般认为,鲁道夫·奥托延续了由施莱尔马赫所开创的反思宗教本质的传统.实际上,在施莱尔马赫与奥托有关宗教本质的描述之间却存在着重大差异.奥托反对宗教的自然主义描述,认为它构成了对宗教真理性诉求的威胁.而施莱尔马赫通过否定上帝在经验世界中的“给予”,以及在自然秩序中超自然的干预,明确把奥托所谓“神圣经验”排除出去.在施莱尔马赫看来,宗教如同任何自然现象一样适合进行自然主义的描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