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0篇
  60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81.
市场元认知和市场社会智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市场元认知和市场社会智力的研究正在成为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新趋势之一。该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市场元认知和市场社会智力的概念及其发展背景;其次解释了市场元认知和市场社会智力的终身发展性和情境特定性;然后介绍了这方面研究的应用和新进展,同时阐述了其对研究思路及方法的指导作用;最后评价了这一发展趋势,并展望了其对中国消费心理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2.
跟随路径的心理模拟是一种想象练习。通过设定对照组检验了基于学习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心理模拟完成方位判断任务和场景再认任务的情况,考察不同心理模拟条件下位置关系表征和视觉记忆表征的构建质量。结果发现,和休息条件相比,第三人称心理模拟和第一人称心理模拟均易于完成方位判断任务和场景再认任务;且第三人称模拟比第一人称心理模拟更易于完成两个任务。结果提示,心理模拟对表征质量有增强效应,场景外强化比场景内强化更易构建表征质量。结果支持位置关系表征一种表征假说。  相似文献   
483.
在研究《老子》书中“名”的含义时,人们往往以正名、形名之说来解释老子的“非恒名”。笔者认为,这是不妥的。老子所讲的名,既不能以儒家的正名说来解释,也不能用法家、名家的形名之学来说明或取代,因为它们虽能说明老子所讲的名的一些现象,却不能反映老子所讲的非恒名的实质。  相似文献   
484.
采用学习坚持性问卷、自我效能感问卷、内在价值问卷和学习投入量表,对407名四、五年级小学生施测,并收集学生期中考试成绩作为客观指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以考察学习坚持性和学习投入在自我效能感、内在价值与学业成就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学习坚持性与自我效能感、内在价值、学习投入、学业成就均显著正相关;(2)学习坚持性可以部分中介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内在价值与学习投入之间的相关;(3)学习坚持性通过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影响学业成就。  相似文献   
485.
异常心理病理机制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现代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心理哲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对异常心理病理机制的哲学分析,探讨异常心理病理机制的哲学本质.异常心理同正常心理一样不仅有自然物质世界的各种特性,还有许多自然物质世界不具有的高级和复杂特性.异常心理病理机制的哲学本质是它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  相似文献   
486.
独处与思考     
独处,是人的一种生存能力。缺乏独处能力的人,归根到底是缺乏思考的内在需求。一个人如果不能在独处中静心思考.则是残缺的人生。有位西方哲人极而言之:“对无知的人来说,闲暇是人的一种死亡,是活着的坟墓。”  相似文献   
487.
郭萍 《周易研究》2024,(1):80-89
儒家的超越思想直接关乎天人关系问题。从儒学史看,内外超越各有隐患:宋明以来,内在超越的完备发展潜藏着人对天的僭越,而西周时期流行的外在超越则存在天对自主之人的否定。究其根源在于:形而上学的“大全”执念导致两种超越具有合一的趋向,即先验哲学的内在超越与超验神学的外在超越为达到完备而相互侵吞。这意味着,唯有放弃“大全”执念才能根本克服内外超越的隐患。这在孔孟思想中体现为内外超越各司其职、协调平衡:内在心性作为超越既有经验的先天能力,确立了自主之人的先验根据,即“自得”;外在天命作为心性承载的最高价值,确立自主之人不断超越的旨归,即“事天”;二者协调相剂即“率性”。这为当今重新协调天人关系、恰当安顿自主之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88.
马力  焦捷  陈爱华  姜翰 《心理学报》2011,43(3):322-337
员工对组织的认同与反认同有相关的心理机制(如员工对自尊的追求)与社会基础(如组织身分的多样性), 但它们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构念。在个人建立自己的社会身分时, 认同体现了“求同”、而反认同则体现“存异”。基于理论分析所构建的法则关系中, 二者具有不同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对5家企业250名员工的问卷研究发现, 对组织认同的员工会更倾向于主动维护组织利益, 而对组织反认同的员工在工作中敷衍了事。嵌套的系列结构方程结果表明二者分离的模型对数据的拟合, 好于将二者合并的模型, 验证了这两个构念不同的基本论点。  相似文献   
489.
一、人的发现与堕落 中世纪末,从遥远的古希腊漏下的人本主义之光,终于照亮了"黑暗的中世纪".借着这亮光,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惊喜地发现了在上帝阴影下生活了一千多年的"人",于是,莎士比亚喊出了那句激动人心的口号:"人是万物的灵长".  相似文献   
490.
石涛以万恶点墨、纵横挥洒写真性情,用东方式的主观的线与类色刻画事物内在的生命.他摒弃画院技法,我自立法,独抒自我,盘礴睥睨,峥嵘奇崛,张扬其狂放恣睢的个性,彰显自我独立的人格操守.石涛的"一画"理论就是包孕技法、画理、理之源及其内在关联的审美本体理论体系,凸现了文人画抒写性情的内在"心"的本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