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本文从识道、修道、育道三方面阐明了孙子的 “道胜”思想在现代企业中应如何借鉴和应用的问题。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 企业如果有了正确的 “道”(企业经营理念) 作为指航灯, 必定会劈风斩浪, 达到理想彼岸。  相似文献   
902.
曾庆云 《天风》1995,(4):38-39
祈祷是信徒生命的开始、呼吸,是教会复兴的捷径。祈祷实在太重要,是初信者、也是老信徒一辈子要学习、操练的属灵功课。《学习祈祷》一文将分三部分刊出。  相似文献   
903.
庄子作为古代伟大的哲人,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思想和思维方式,闪烁着中国古代先人的高度智慧,并对现代人仍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庄子》一书内容丰富,体例庞杂,今人对此考证甚多。一般认为《庄子》33篇中,有些是庄子本人的思想,有些则是其后学续作,其观点也有相异之处,然从总体上看,这些差别是细微的,大同小异。故本文不准备加以细分,仍将《庄子》一书视为庄子思想的整体看待,以探讨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04.
李岚 《中国宗教》2014,(3):77-77
早岁参禅悦,截流识此心;云门蒙受记,赵州作主人。生活禅风立,修行不择根;把握在当下,电光石火顷。七旬承道信,八旬侍弘忍;五载当阳道,玉泉度门兴。  相似文献   
905.
道慈 《中国宗教》2018,(11):48-49
普陀山作为观音菩萨道场,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自2015年4月召开了普陀山佛教协会第六次代表会议以来,在舟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的指导下,普陀山佛教协会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以道风兴教、文化兴教、修持兴教为宗旨,以“五名”(名山、名僧、名寺、名校、名园)建设为目标,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断完善“三统一”“一个法人、二级管理、统分结合”和“集体领导、民主决策、规范管理”的管理原则,设立了佛协办公室、财务办公室、总务基建办公室、教务办公室、综治办公室、弘法办公室等六个职能办公室,对全山备寺院履行管理与服务。为加强道风建设,促进备寺院(单位)功能定位与人才培养,推行“三三制”僧团管理理念,使各寺院(单位)各司其职、备安其位,为推动普陀山佛教事业健康发展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906.
丁耘 《现代哲学》2021,(1):76-93
本文关注的是现象学运动在面对中国哲学传统时所发生的"道学转向"。张祥龙教授在新著《儒家哲学史讲演录》中,将这一转向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本文试图在阐述张祥龙思想转变、新著贡献的基础上,讨论此书为当前中国哲学的创发带来的新契机。首先,祥龙教授思想的突转尤其体现在不再以海德格尔哲学为支配性的思想基源,而是将重心转向儒家传统,呈显为糅合唯识学的后现象学哲学,进而将现象学的道学转向带到心性、伦理阶段。其次,这一"心性-天道之路"结晶在《儒家哲学史讲演录》中的心学论述中。张祥龙在"时机化"学说的照应下,既会通儒佛,又指点出儒佛分际。其心学有三大贡献:道术上对"儒瑜伽"的总结;道学上对"赤子之心""孝悌慈"的阐发;道统上对罗近溪正统地位的发现与肯定。然而,在张祥龙道路所抵达的地方,仍可进一步追问比伦理转向更本源的道学转向的可能。伦理转向的真正完成需首先解悟"道体"。  相似文献   
907.
《管子》关注国民精神状态,把礼义廉耻视为国家霸业的基石,尊道与教化是《管子》培养理想人格的两大手段。《管子》"静因之道"遵循了唯物主义认识论,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循名责实"理论代表着当时认识论与逻辑学的历史高度。《管子》"因时"理论实现了从关注四时变化到关注世道演进的逻辑跨越,也是管仲改革观的哲学根基。《管子》尚贤理论冲击了落后的宗法制度,开启贤人政治的历史先河,是管仲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制度更新的重大举措。《管子》注重法治的教化意义,主张先礼后法,与后世"燔诗书而明法度"法家有极大不同。  相似文献   
908.
以利沙 《天风》2016,(6):43-44
“你爸爸是传道人”,这句话是小时候妈妈经常对我们强调的。她的目的不是要增加我们的自信,而是提醒我们不要犯错,要为“爸爸是传道人”这个身份争面子。尾随着这句话的是:“如果你们不乖,爸爸怎么在台上讲道给别人听啊?”  相似文献   
909.
徐晓鸿 《天风》2016,(4):27-28
正根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简称"景教碑",下同)的记载,基督教第一次传入中国应在唐贞观九年(635年),来自大秦国(叙利亚)的传教士阿罗本"远将经像,来献上京",这被认为是基督教首次传入中国的铁证。至于景教一名,碑文解释说"真常之道,妙而难名,功用昭彰,强称景教"。景教碑出土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尽管钱大昕等人考证它应在万历年间出土,但多数学者并  相似文献   
910.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之一,基本属于庄子的思想。它以"道"为最高范畴,主题是"一",内含"道通为一""物通为一""知通为一"三个方面。关于"齐物论"的涵义,历来有"齐物"论与齐"物论"之争,但从全篇来看,二者都有论述,物与物论都是齐的对象。可以说,"齐"即是"一",根本方法是"吾丧我",最高境界是"至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