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22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41.
对攻击性的内隐特征的研究源自于内隐社会认知。内隐社会认知是指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主体自身不能报告或内省某些过去经验,但这些经验潜在地对主体的判断和行为产生着影响。本文主要介绍攻击性内隐社会认知的相关概念、研究方法及已有研究,并对未来本领域的研究方向作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242.
泛文化的自尊——基于中国大学生的研究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华俭 《心理学报》2006,38(6):902-909
过去一直认为,自尊是人类普遍的需要,是泛文化的。但是,过去十多年来,这一观点受到严重挑战。其主要理由是许多跨文化的研究显示集体主义文化下个体的自尊显著低于西方,少有自我促进的迹象。但是,几乎所有这样的证据都是来自自陈式测量。由于自陈式测量难以避免自我展现(Self-presentation)或社会期许(Social Desirability)的影响,并且严重依赖于个体的自我报告,本研究采用新的能够防止社会期许的影响并能触及无意识的内隐测量——阈下评价性启动(Subliminal Evaluative Priming)程序,对中国大学生的自尊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大学生对自我持有显著的积极、肯定的评价,中国人存在内隐自尊。这表明,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个体的自尊需要是存在的,只是以内隐的方式表现或在自我展现的影响最小化后表现出来。这一发现和自尊的泛文化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43.
内隐学习理论的新进展及其对专长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隐学习是近年来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新兴的研究课题。该研究对近些年内隐学习理论的新进展进行了论述,主要表现在内隐学习的抽象性、内在表征机制、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相互关系以及内隐学习的应用领域等方面。内隐学习的这些新进展为专长获得的内在机制和专长习得途径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244.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内心方正,有些人内心圆滑,有些人对外方正,有些人对外圆滑。从这个角度讲,人的品性可分为:内方外方,内方外圆,内圆外圆,内圆外方。和不同品性的人交往,需要用不同的交际之道。  相似文献   
245.
内隐追随理论,是个体心目中既存的关于追随者的特质和行为的认知结构或图式,是当前组织行为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兴的概念。内隐追随理论与X-Y理论、内隐绩效理论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内隐追随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可归纳为认知分类模型、信息加工模型及联结主义网络模型等。现有研究还对内隐追随理论的测量、前因变量和后果变量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未来研究中,可能会注重开发更有效的测验工具,深入探索影响内隐追随理论形成的因素,采用多种方法进一步澄清变量间的因果联系,以及加强内隐追随理论的本土化研究等。  相似文献   
246.
苏东坡的诗词、文赋、书画,融汇着儒、释、道的血液。儒家的“入世”,以儒家精神为担纲;道家的“忘世”,以道家精神为养气;佛家的“出世”,以佛家精神为超脱,三家思想的杂糅,形成了苏东坡“外儒内禅”的人生观、艺术观。在顺境与逆境的变更中,在入世与出世的交叠中,在激情与虚幻的转化中,在儒、佛、道的碰撞激荡中,苏东坡得到了融汇、整合与统一,从而达到天趣洋溢、生机浩荡、超然无累、自足圆满的人生境界,形成其独具佛教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247.
内—外倾人格(即外倾性)是与情绪活动密切相关的人格特质:该特质不但影响人类的适应能力与主观幸福感,还与焦虑、冲动等情绪—行为障碍的产生有密切关联。在以往研究中,外倾性与情绪健康的关系集中体现为内—外倾人格对情绪事件易感性的影响,如外倾人格得分的增高伴随着对奖赏刺激更强的积极情绪反应水平。然而,上述联系也有可能是由于外倾性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情绪调节特点导致。因此,可通过系统操纵外倾性人格因素与情绪调节方式,从外倾性人格特质对情绪调节方式及调节效果影响的角度,深入探讨外倾性和人类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拟综合使用行为调查与生理测量、EEG/ERP 与 fMRI 手段,开展如下三个层面的研究工作:1)情绪调节问卷的编制及内、外倾人群情绪调节策略的比较研究;2)外倾性对情绪调节的影响及其脑机制研究,探讨认知情绪调节的生理变化、时间进程及神经基础与内—外倾人格的关系;3)情绪稳定性不同的内、外倾人群其情绪调节的特点及其脑机制研究。通过上述系列研究,深化对情绪与人格关系的认识,从而为心理健康的维护,情绪障碍的治疗及相关疗法的开发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48.
分析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人工桡骨小头置换方法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MasonⅢ型)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24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MasonⅢ型)的临床资料,其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7例;桡骨小头置换7例,平均随访12个月(6个月~18个月)。根据Broberg Morrey评分系统以及术后影像进行评价比较,同时比较两组住院天数以及费用。结果评价比较显示两者疗效均佳,术后两者活动度和功能评分相近,两组住院天数相近,内固定组费用更低。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须尽早进行解剖复住功能重建,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桡骨小头置换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249.
采用内隐关系评估测验(IRAP)、单类内隐联想测试(SC-IAT)和问卷法,对204名12~18岁青少年进行研究,考察青少年浪漫关系发展特点,内隐态度、父母依恋及同伴依恋对青少年浪漫关系倾向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1)青少年浪漫关系发生倾向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高一年级是青少年浪漫关系发展的敏感时期。(2)青少年浪漫关系内隐态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随年龄增长,青少年对浪漫关系的支持性增加,但在高三年级略有下降。(3)青少年浪漫关系发生倾向与母亲依恋及同伴依恋呈极其显著负相关。青少年母亲依恋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其浪漫关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50.
表内乘法是指乘法口诀表范围以内的乘法,也就是两个一位数相乘的乘法;表内除法是指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除法,即表内乘法的逆运算。表内乘除法的教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乘法和除法的意义,二是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积、求商的方法。表内乘除法是学生学习乘除法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重要基础。任何一个多位数乘除法都是由若干个表内乘除法组成,如果表内乘除法不熟练,就会影响到多位数乘除法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