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4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45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佛教的现代化是20世纪佛教界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于如何实现佛教的现代转换,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居士佛学中南京支那内学院的中坚人物吕澂,在1949年以后,自觉地把佛教的现代化方向指向了学术化。他在《印度佛学源流略讲》中,明显地表现出对印度佛教思想发展规律的自觉探讨。这种探讨同他对佛教思想的本质以及对中国佛学发展规律的探讨一起,共同构成了作者“佛教学术化”和“佛学学科化”的尝试,实际上也是他对佛教未来发展方向的基本定位。  相似文献   
92.
内隐学习在教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内隐学习的研究,在心理学中的意义重大。那么,什么是内隐学习?很多研究者认为,内隐与外显的认知过程属于复杂认知任务的操作(Brooks,1978;Evans,1972;pollio,1974;Seger,1994;Howard,1997)。外显学习中发现和控制任务变量的机制类似于有意识的问题解决,它包括一个试图形成任务的心理表象,搜寻同功能系统的知识的记忆,以及试图建立和检验任务操作的心理模型(Mathews,1989)。这整个思维过程是有意识的,主观努力是被清晰意识到的。内隐学习则比外显思维更有力,且是自动的、无意识进行的(Mathews,1989;Fletcher,1998)。换言之,内隐学习是在(某种意义上)不知道刺激之间或刺激与行为之间存在连接的情况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93.
内隐学习的抗干扰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兆兰  郭秀艳 《心理科学》2002,25(1):108-108
一般而言,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相对于有意识的、作出努力的和清晰的外显学习(explicit learning)来说.是指一种无意识的、无须意志努力的和不可言传的学习。自内隐学习诞生之日起,它就一直是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热点和难点。我国学者杨治良等(1991,1995)还发现,它不受诸如系列位置等其他方面刺激的影响,反应倾向指标β波动较小。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内隐学习的抗干扰性。此外,抗干扰性还表现在,内隐学习不受精神病或神经损伤的影响和干扰。以下是近年来的几个视知觉方面的典型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94.
IAT效应在不同目标概念水平上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IAT实验设计,考察大学生对不同概念词的内隐态度之间的差别。结果发现,八组实验材料都产生了显著的IAT效应;不同性别的测验材料的IAT效应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喜好程度的测验材料的IAT效应间存在显著差异,且两个因素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研究表明,IAT效应既可在上位概念水平上产生,亦可在下位概念水平上产生。  相似文献   
95.
元认知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汪玲  郭德俊 《心理科学》2003,26(5):829-833
对于元认知与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已有研究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但无论是相关还是回归都不能使我们清楚地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的目的即是运用路径分析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路径分析表明,动机变量对元认知活动具有“供能”的作用;动机变量对元认知的影响有的是直接发生的,如考试焦虑、目标定向,有的则是以其它变量为中介而间接发生的,如动机强度、学业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96.
错误记忆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宏英  隋光远 《心理科学》2003,26(3):512-514,518
1 引言当一个人错误地声明一个新词或一个新的事件他以前见过时,错误记忆现象就发生了。对错误的分析有助于理解潜在的记忆过程,但二十世纪中期以前,绝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对正确记忆的报告上,仅把错误当作方法学矫正的对象。对于错误记忆的研究得益于1959年Deese的实验,他描述了错误记忆(false memory),但并未在记忆研究者中形成广泛的兴趣。直到1995年,Rodiger和McDermot的工作才使更多的心理学家开始对错误记忆现象寻求更多的理解。  相似文献   
97.
责任或义务是伦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它是客观的、绝对自明的,因而是不可定义的、无需推理的。人们既不能从别的非伦理的事实或非伦理的属性中推出义务,也不能把它归约为任何其它伦理属性。以往的各种伦理理论的错误在于用一些其它伦理属性来规定责任,从而使其丧失了绝对客观的和自明的意义,其结果是使伦理学长期陷入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98.
当今的社会正步入网络社会时代,网络社会为人们开辟并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交往空间和交往手段。生活在网络社会的青少年在享受着网络社会的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也在被互联网所改变.网络的开放性、隐蔽性与无约束性会导致青少年道德失范,网络侵犯行为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本分析了青少年网络侵犯行为的表现,并给出了网络侵犯的社会心理动因。进而提出了网络侵犯行为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99.
100.
18 8 3年Ahlfeld首次报道一种发生于妊娠晚期而在以后妊娠中有复发倾向的一种黄疸疾病 ,从此拉开了人类认识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 ,ICP)的帷幕。至 195 4~195 5年 ,Svanborg与Thorling在斯堪的那维亚报道较多病例 ,并对本病的临床、生化、组织学改变进行了研究 ,才明确提出是独立新的疾病[1,2 ] 。 10 0多年来 ,ICP的研究 ,从Ahlfeld首次捕捉ICP琐碎现象 ,到 2 1世纪无数学者致力于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观察及实验室研究 ,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