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往研究表明消极的养育行为损害青少年学业成绩,但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机制缺乏探究。本研究通过检验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了父母消极归因情境下努力控制在粗暴养育和青少年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作用。880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填写粗暴养育问卷、努力控制分量表、儿童责任归因分量表,并以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成绩均值作为学业成绩的指标。结果显示:(1)控制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后,粗暴养育与学业成绩呈显著负相关;(2)努力控制是粗暴养育与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变量;(3)粗暴养育通过努力控制对学业成绩的间接效应受父母消极归因的调节。因此,矫正父母消极的养育行为和归因模式,改善孩子的自控能力,有利于改善其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2.
采用幼儿依恋量表和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CBCL)测量265名祖辈共同养育幼儿的母子依恋、祖孙依恋和问题行为的情况,考察祖辈共同养育幼儿的祖孙依恋在母子依恋与问题行为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祖辈共同养育幼儿的母子依恋与祖孙依恋呈显著正相关,幼儿的母子依恋与内化问题行为、外化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幼儿的祖孙依恋与内化问题行为、外化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2)祖辈共同养育幼儿的祖孙依恋完全中介母子依恋对内化问题行为、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转型期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李祚山 《心理科学》2001,24(4):445-448
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196名初中生进行测量,探讨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依次是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和对人焦虑;性别因素只在心理健康的学习焦虑、养育方式上的父亲的惩罚、严厉、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父母的拒绝、否认等因素上表现出了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子女比较,在恐怖倾向以及惩罚、严厉的养育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离异、下岗等因素,只有母亲的职业状况因素对心理健康构成了影响;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将使学生的焦虑增加,母亲积极的教养方式将使学生的焦虑减少。  相似文献   
14.
家庭寄养和孤残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凡林  昝飞 《心理科学》2001,24(5):580-582
本研究运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对上海市的70名家庭寄养及31名在院的孤残儿童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家庭寄养有助于孤残儿童的适应能力的发展,而且传统的隔离式孤残儿童养育方式向融合式转变是成功的;孤残儿盘的寄养年龄越小.其适应能力越好,也越有利于安置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父母养育目标存在着普遍的文化差异。在理论上,对养育目标文化差异的解释呈现出从群体水平到个体水平、从单维到双维的发展趋势。在研究上,除了对文化差异理论的检验之外,养育目标对于各文化群体的养育方式、养育策略,以及子代发展的影响也是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结构化问卷法和开放式列举法是养育目标文化差异研究最常用的两种测量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现有研究存在着过度概括、忽略子女一方的角色和作用等问题,需要将来的研究加以改进和解决  相似文献   
16.
应湘  叶小红 《心理科学》2007,30(6):1489-1492
摘要本研究以1128名四到六年级的外来工与城市居民子女作为被试,以儿童孤独感问卷(CLS)与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为研究工具,对外来工与城市居民子女的社会孤独感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1)儿童孤独感性别差异显著,男生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女生;(2)儿童孤独感年龄差异显著,随着年龄增长,孤独感强度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3)外来工子女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城市居民子女的孤独感,父惩罚因子、父偏爱因子与母关心理解因子对儿童孤独感影响显著,能较好的预测儿童孤独感。  相似文献   
17.
基于儿童学习投入的社会文化情境发展模型和动机与投入之轮理论,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了粗暴养育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以及状态焦虑与性别的作用。对852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粗暴养育与状态焦虑呈显著正相关,与学习投入呈显著负相关,状态焦虑与学习投入呈显著负相关;(2)状态焦虑在粗暴养育与学习投入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性别调节了“粗暴养育→状态焦虑→学习投入”的前半段路径,相对于男性,粗暴养育与状态焦虑的正向联系在女性中更强。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实验室观察及问卷法,考察学步儿行为抑制性、母亲养育方式和问题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行为抑制性正向预测内隐问题行为;母亲拒绝正向预测外显问题行为;母亲保护担忧负向预测外显问题行为。(2)性别能调节母亲养育方式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母亲鼓励独立负向预测男孩内隐问题行为;母亲拒绝正向预测女孩内隐问题行为;保护担忧负向预测男孩外显问题行为;母亲惩罚正向预测男孩外显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9.
共同养育有别于个人养育, 在家庭系统中关注多个养育者共同抚养儿童的方式; 研究不同于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的共同养育对儿童适应的独特贡献将有助于全面理解儿童在家庭生态系统中的成长过程。目前, 研究者们对共同养育的概念和内涵尚未有一致的界定, 共同养育的测量方法也未成体系。同时大量实证研究表明, 共同养育不仅直接影响儿童适应, 也通过亲子系统和婚姻关系系统间接影响儿童发展。未来的研究应结合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特殊家庭类型如留守儿童家庭、离婚家庭、隔代养育家庭、服刑人员家庭的特点对共同养育的基本理论(如不同类型共同养育内部结构、评估体系等)问题以及对儿童适应影响的工作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运用追踪设计和分层回归分析, 探究了281名儿童6个月和14个月时的受限后沮丧、恐惧和微笑大笑如何影响24个月时父母养育方式, 以及这种影响是否随儿童年龄增长而变化。研究结果显示:(1)6个月时, 仅受限后沮丧能正向预测24个月时母亲严厉的养育方式, 14个月时受限后沮丧仍能正向预测母亲的严厉, 恐惧也能正向预测母亲的保护担忧, 而微笑大笑能正向预测母亲的接受, 负向预测母亲的严厉和保护担忧;(2)6个月时, 儿童的受限后沮丧能正向预测24个月时父亲的严厉和保护担忧, 14个月儿童的受限后沮丧仍能正向预测24个月时父亲的严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