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6篇
  48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朱刚 《哲学研究》2022,(5):94-105+129
与现代哲学中各式各样反主体性和解构主体性的流行做法不同,列维纳斯以保卫主体性为其哲学宗旨。但列维纳斯所保卫的主体性既不是作为存在之环节,因而可以还原为存在的主体性,也不是自身被视为原则、根据、本原的主体性,而是一种别样的主体性。在列维纳斯哲学后期,这种主体性一方面被视为“存在的例外”,体现在我对他人的说、感受、切近与替代之中;另一方面是对无限的见证,是无限由之发生的方式。如果我们把列维纳斯所说的“主体性”视为中国哲学中“心性”的对应物,而把“存在”或“无限”视为中国哲学中“道体”的对应物,那么列维纳斯这里主体性与存在以及主体性与无限的这两种不同关系,正可视为“心性与道体”在西方哲学中的两种可能。  相似文献   
112.
陈徽 《孔子研究》2023,(4):20-31
汉初儒道关于治术的有为与无为之争,本质上源于其天道观的根本分歧。对于天道的不同理解,既是儒道有为与无为之争的信仰依据,也体现为他们本质有别的天人感应说和工夫论。天道观的分歧也使得儒道的阴阳刑德思想表现出形似而实别的特点:尽管儒道皆主张阳尊阴卑并以刑德配阴阳,但二家赋予阴阳刑德说以截然不同的伦理政治意义,提出了迥然有别的治世主张。进而言之,儒道的有为与无为之争也可归结为文质之辨。如何看待此辨,关乎如何看待人性以及何为文明、文明何用等重要问题。在此,道家尚质抑文的价值取向及其无为之术所可能导致的风俗鄙陋、人心败坏之弊,随着汉初社会经济的发展越发显露出来。所以,武帝以后儒术得尊、经学昌明的思想文化局面的形成,不仅是儒家尚文重教的属性使然,而且是历史时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3.
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太18∶22)经文:太18∶21-22问候弟兄姊妹主内平安!经历了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无法相聚的日子,你是否变化了很多?你有没有发现,上帝使用这段分离的日子,使我们越发想念彼此,甚至开始思念以前根本不曾在意的一些人或事?  相似文献   
114.
现代新儒家的基本理论主张可概括为 :儒学主流说、儒家道统说、新内圣外王之道、良知自我坎陷说、儒学复兴论。现代新儒学第三代重要代表人物已经偏离或放弃了这些基本的理论和主张 ,走上了文化多元化之路。这无疑意味着现代新儒学基本理论的自我消解。现在 ,这股文化思潮的高峰已经过去 ,已经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115.
新发现的《孔子诗论》使我们对孔子《诗》说有了远超前人的认识。孔子《诗》说全面深刻把握《诗》旨,以《甘棠》为例,孔子以“报”一字总括,并层层解说其义。本文还就《甘棠》诗,梳理了自孔子《诗》说一直到汉代尤其关系本事的“传”的传承谱系。  相似文献   
116.
胡煦之"体卦主爻说"及对"卦变说"与"错综说"之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林 《周易研究》2005,(6):43-50
胡煦是清初一位有独到见解的易学家,他考镜源流,参以心得,深契易理.胡煦根据<周易>建立的一套很精深的生成论哲学,不仅具有解经的意义,更含有哲学的意味.他提出的"体卦主爻说"比较严密地说明了卦爻的生成与变化,对<周易>中"内外往来,上下终始"的解释更为合理,更为贯通,从根本上纠正了"卦变说"与"错综说"之误,在易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7.
《周易虞氏消息》一书,是张惠言对孔子-商瞿-田王孙-孟喜-虞翻-系"易阴阳大义"发掘的代表性成果.其内容主要描述了以"乾元"为源头和动力的阴阳流转的过程,即"乾元"的潜存、展开和回归.该书的价值,本文认为,在于启发我们看到虞翻易学的两层结构"取象释辞说"与"卦变消息说".不足之处在于,虞翻释《易》的重心是放在对"观象系辞"思路的逆向呈现上,由此以见"辞"与"象"的关联,"卦变消息"仅是实现这一探索的工具.而张氏为了阐述虞翻易学与孟喜易学的一脉相承,则以"卦变消息"为虞翻易学的精髓.两者的不同,反映出清人的汉易研究与汉易本身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8.
在易学史上,郭璞精湛的易占一直为人推重,而其颇具特色的易学思想却往往被忽视,或语焉不详。笔者在深入研读郭璞诗赋文的基础上,结合其行状,对其易学思想予以全面梳理。本文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结合郭璞的诗赋,指出郭璞对周易义理的承袭与发挥;一是结合《晋书》本传、郭璞《易洞林》,从取象运数、据象成辞及阴阳灾异说两方面,深入阐析郭璞对焦(赣)、京(房)、管(辂)易象数学的继承与发展;一是结合郭璞的行状,指出郭璞在易占实践上为改革易占方法、完善易占辞以适应现实需要所作出的贡献, 从而表明郭璞是位既重义理又重象数,既重理论又重实践的易学大师。  相似文献   
119.
反事实思维两大理论:范例说和目标-指向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反事实思维是个体对不真实的条件或可能性进行替换的一种思维过程。该文通过综合国外许多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反事实思维的定义、分类以及反事实思维的两大理论:范例说和目标-指向说。范例说认为反事实思维的激发是自动化过程,影响反事实思维产生的因素包括:正常性、结果的效价、与替代结果的接近性、前提的突变性和前提的突出性。目标-指向说则认为反事实思维的激发过程同样受目标、情绪控制、态度等认知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0.
在佛教典籍中,比较起来,《法句经》并不是很有名,然而它却是一部值得向广大佛学爱好者推荐的重要的佛教经典。大家知道,佛祖释达牟尼生前,他的关于佛教的学说并没有形诸于文字,而是由弟子口口相传。释地涅梁后,弟子们通过集会的方法,“结集”他仿学说,形成以经、律、论“三藏”为主要内容的最初的佛教典籍,其中的“经”藏系指现在的四部《阿含经》。《阿含经》是释迹所创佛教学说及其生前经历的最原始的记录,是探寻佛教原始教义的基本依据。而《法句经》便是与《阿含经》有着直接关系的~部经典,它是哪可含经》及早期律藏典籍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