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在集合论ZFC-+AFA中,每个图有唯一装饰,每个方程组有唯一解。但是,在集合论ZFC-4-SAFA和ZFC-4-FAFA中,每个图并非只有一个装饰,每个方程组并非只有一个解。笔者通过定义互模拟坍塌概念,在可达点图的典范装饰概念的基础上导出方程组的典范解,提出并证明:在上述三种具体的非良基集合论中,每个可达点图都有唯一的典范装饰,每个方程组有唯一的典范解。  相似文献   
12.
互惠教学:情境教学与认知教学结合的典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薇薇  吴庆麟 《心理科学》2005,28(2):438-441
互惠教学是一种教授阅读理解策略的教学模式,结合了专家示范教学与小组对话的特征。本文回顾了互惠教学这一教学模式的提出,以及在以往二十多年里这一领域所经历的策略研究、对话研究与教学情境研究的三个阶段;进而评价了以往研究中的不足。展望了今后研究的方向,为阅读策略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了参考,并支持了专长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14.
陈赟 《学海》2012,(2):116-123
在孔子那里,仁不能仅仅在道德或伦理的范畴内加以理解,而必须作为与帝王时代不同的政教典范而被确立。作为轴心时代中国的政教典范,它将帝王之道,即德的典范与礼的典范在人之为人的地基上再结构化,以文教与神教两个层次完成了面向一切个人的塑造普遍政教主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证明论语义是通过“证明”来解释表达式意义的逻辑语义学,与传统模型论语义在哲学和技术方法上存在诸多不同。它作为一种推理主义意义理论,又与布兰顿等的推理主义存在显著区别。证明论语义以典范证明而非“真”为中心建立有效性等语义概念,从而获得比模型论语义更为细密的意义颗粒度。本文通过阐释证明论语义的哲学背景和意义解释机制,指出其具有过于局限的“字符串式”的意义颗粒度,并证明对其放松会导致它迅速倒向模型论语义的颗粒度,从而说明证明论语义在意义颗粒度方面相对于模型论语义的优势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6.
罗哲海以"后习俗伦理"解释孔子的伦理思想,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他说:"中国在轴心时期的中后期(公元前600年-公元前200年间),曾经历过一个早期的‘启蒙新纪元’,因为此时的哲学家们不但对先前视为理所当然的规范进行反思,而且具有向‘后习俗’(postconventional)思维的突破性进展。"[1]那么,什么是习俗性的伦理呢?美国的汤姆.L.彼彻姆在他的《哲学的伦理学》中谈到"什么是  相似文献   
17.
道德他律:我的道德重建的社会政治前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的道德处于社会性解构之道德境遇中,道德他律是社会道德重建的基本方式。道德他律的存在主体是国家,实践主体是政府。政府要担当起道德他律的社会重任,其前提是政府要成为道德的政府并获得其道德的道德形象和引导力量。这要求政府必须建立在普遍人道、平等、公正的政治原则和政府道德优先的道德原则的基础上,严格遵循权力分散、制约、均衡的权力分配原则和小政府大服务的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18.
在1500多年的印度历史中(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0世纪佛教在印度衰亡),佛教经历了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的演变和发展;同样地,在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中(公元1世纪至今),大乘佛教与中国哲学文化相结合,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八大宗派。当前,肇兴于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参与佛教(Engaged Buddhism)和起源于北传中国大乘佛教的人间佛教,已然成为当代世界佛教发展的主流。本论文试以菩萨范式及其转换为切入点,分析不同时期的佛教思想及其实践,论证菩萨道是所有不同时期佛教的一贯之法,亦是当代人间佛教实践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受清华大学哲学系之邀,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研究员、儒家研究会项目主持人、哈佛燕京学术系列主编黄万盛先生今年3月在清华园进行了为期3周的讲学活动.在"当代的哲学革命"这一总题之下,黄先生有详有略地阐述了以下四个专题:一、"新世纪和哲学典范的转移",二、"政治哲学背后的社会、文化转向",三、"知识分子和哲学",四是"精神哲学:价值困惑和教育".黄万盛先生丰富的学术经历、精湛的专业水平和近乎虔诚的敬业精神给各位听课者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何为使真者?     
李主斌 《哲学研究》2023,(1):105-114
使真者是当前真理论中的显学,也被广泛应用于形而上学的讨论中。关于使真者,一个基础性的问题是:何为使真者?因为使真者被认为是扮演使命题为真之角色的实体,因此当前定义使真者的几种主要方案都着重于刻画使真关系。这一定义使真者的进路未能很好地将一个命题为真的本体论基础挑出来,它们或者面临不相关使真者难题,或者导致了其它问题。通过紧扣“真理本体论依赖实在”这一使真者的直观,本文尝试通过引入“本体论根源”和“典范描述”概念来给予使真者一个新的定义。这一定义如果能够成功,那么它将对一系列使真者的论题,如必然主义、使真者原则与真理符合论的关系,产生重要的理论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