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王斌  李智睿  伍丽梅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19,51(12):1291-1305
通过3个实验, 考察身模拟在汉语肢体动作动词理解中的作用。实验1考察在整字启动下身模拟对运动通道中箭头方向判断的影响, 发现理解肢体动作动词在运动通道中存在着动作-汉字相容效应, 汉字的身方向与箭头方向一致促进被试对箭头方向的判断。实验2考察在整字启动下身经验对视觉通道中字母位置判断的影响, 发现理解肢体动作动词在视觉通道中存在着动作-汉字相容效应, 汉字的身方位与字母方位一致促进对字母方位的识别。实验3采用义符启动范式考察义符与整字的身模拟, 发现理解汉语肢体动作动词不仅在整字层次上存在着身模拟, 在部件层次上也存在着身模拟。义符在汉字加工中期被激活了, 并且持续到加工晚期。整个研究表明, 汉语肢体动作动词理解是一个跨通道的身模拟过程, 身模拟在汉语肢体动作动词的理解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2.
情绪身性有着广泛的理论假说与研究证据, 从情绪外周理论到面部反馈假说、躯体标记假说再到现在的情绪身观, 都一致认为情绪是身的。情绪身观认为情绪是包括大脑在内的身体的情绪, 身体的解剖学结构、身体的活动方式、身体的感觉和运动体验决定了我们怎样加工情绪。相关的行为和脑机制研究均支持了情绪加工的身性。目前关于身情绪的理论解释主要有镜像神经元系统假说、身模仿论和知觉符号系统理论等。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观点, 情绪身观为情绪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3.
身理论是继计算隐喻、联结主义之后诠释人类是如何获取知识表征世界这样一个本质性问题的新视角, 指出概念系统的建构对真实身体及其身体活动的体验的依赖, 即身性。随着认知科学的快速发展, 身理论已从原始阶段的哲学思辨成为认知心理学、社会认知等领域解释各种现象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章简要回顾了身理论的起源及发展, 选取了社会认知心理学中主要的研究对象, 即态度、社会知觉、情绪等, 总结身理论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范式及最新研究成果。最后, 文章从实证的角度指出在社会认知领域中以身理论为框架开展实证研究时值得注意的要点, 并提出此类研究结合其他研究视角(例如, 神经科学, 跨文化心理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4.
陈安娜  陈巍 《心理科学》2013,36(1):251-255
伴随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兴起,大量研究者开始在身认知这一主张上达成共识,即有机体的身体运动以及与身体运动相关的特征和感觉经验(或称身体经验)在认知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有机体的身体又嵌入到其所处的动态环境之中,从而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杜威在《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一文中的论证蕴含了上述身认知思想的雏形,主要体现在:(1)身体运动协调构成了感觉运动回路。(2)在身体运动协调基础上形成的身体经验在感觉运动回路中有连续性。(3)感觉运动回路中的身体运动与经验以环境为背景,最终目的是为了适应环境。未来的身认知研究可以借鉴杜威所论证的反射弧概念,对上述三个方面作出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5.
身认知理论主张自我认知是机体与环境的互动过程,基于身认知的身体生物学特点、活动特征及自我身体表征等方面的实证性研究,不断明晰了自我经验中身的重要作用.这些研究弥补了传统心理学关于自我-世界之间身心交互性研究的不足.身认知作为自我认知的一种新兴解释视角,在自我研究上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涉及身化的对称性、双向性、自动化,以及自我研究的定性等问题.自我的身研究应结合建构水平理论和隐喻理论来思考认知加工机制问题,并吸纳进化动机以及文化假说等观点的解释力度.  相似文献   
156.
身-生成取向正在引领当代认知科学加速发展,然而学术界在理解“身-生成”的内涵上却正陷入“战国时代”,这严重影响了该取向的理论效力.通过分析来自交叉学科的相关证据,发现“身”与“生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相互支撑.身认知主要考察嵌入在社会情境中的身体结构、活动、内容与形式对认知活动的影响.“生成”强调认知结构在大脑、身体与环境的结构性耦合中涌现出来的动态机制,尤其是知觉-行动环路的作用.未来,身-生成的认知科学只有在应对来自经典认知科学的挑战过程中才有可能走出“战国时代”.  相似文献   
157.
追踪手势对视空间学习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筱倩  宋晓蕾 《心理学报》2022,54(9):1009-1020
本研究采用地图学习任务范式考察了追踪手势对视空间学习的影响和增强, 并试图从追踪手势的角度寻找能够有效促进操作者视空间学习的方法。实验1探究了产生追踪手势对视空间学习的增强作用; 实验2采用遮挡范式考察了产生追踪手势增强视空间学习的作用机制, 发现产生追踪手势所提供的视觉信息和感觉运动信息共同作用于视空间学习过程; 实验3从身认知的视角探索了基于追踪手势的视空间学习增强方式, 发现以自我为参照产生追踪手势可以更好地增强个体的视空间学习。本研究结果很好地支持并补充了手势的身认知理论。  相似文献   
158.
已有研究表明,形状感知与抽象概念之间有隐喻联结并能够影响个体的判断与决策。当前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形状与人格的宜人性存在关联且能够影响个体决策。实验1采用内隐联想范式的变式探讨不同形状与宜人性词汇之间的联系,结果未发现长方形和圆形与宜人性词汇存在内隐联结。实验2采用内隐联想测验探讨圆润面孔与棱角面孔与宜人性词汇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圆润面孔与宜人词、棱角面孔与非宜人词之间存在内隐联结。实验3进一步考察形状与宜人性词汇的联结对公平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圆润面孔更易知觉为宜人,个体更容易接受其作出的不公平分配,而棱角面孔更易知觉为非宜人,个体更容易拒绝其作出的不公平分配; 并且,宜人性感知在面孔形状与被试的接受率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圆润形状面孔与宜人词、棱角形状面孔与非宜人词存在隐喻联结,且这一联结能够进一步影响个体公平决策。  相似文献   
159.
刘传军  廖江群 《心理科学》2022,45(3):761-767
为了找出身效应在认知加工上的边界条件,在综合分析身理论中的双加工内涵和身实验研究中的双加工证据基础上,提出了身双加工观点:身效应与直觉性的一型加工更为契合,会被反思性的二型加工所抑制。体而言,抽象思维的发展程度、认知加工的无意识状态、认知负荷和心理冲突性均可能会导致两种加工类型之间的转换,从而调节身效应。该观点对提高身实验操控的有效性,解决身效应的可重复性危机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0.
身心二元论的困境与具身认知研究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浩生 《心理科学》2011,34(4):999-1005
摘要 由笛卡尔开创的身心二元论一直制约着人们对身心关系的认识。但是近年来兴起的身认知研究却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系统论证了二元论的不可能性,指出了心智对身体的依赖性,并据此提出了身心一体的身心关系学说。最初,有关身认知的讨论仅仅是哲学领域有关身心关系问题的形而上学思考,随后开始成为心理学中的一种理论思维,并逐步进入实验心理学领域。如今,ERP、FMRI等认知神经科学的手段在身认知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使用。身认知已成为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中的一股汹涌澎湃的实证研究思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