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身认知的角度,探究在启动任务中权力概念与重量概念之间的关系。实验1考察权力概念是否能启动重量概念。实验采用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结果表明:权力概念的加工对重量概念有影响;实验2考察重量概念是否能启动权力概念,采用单因素被试内设计,结果表明,重量概念对权力概念的加工有正启动效应。结论:权力概念身于重量感觉。  相似文献   
12.
场所     
日本有哲学 ,其代表非西田哲学莫属。西田几多郎 1 91 1年发表处女作《善的研究》 ,始登哲坛 ,1 92 6年发表重要论文《场所》 ,宣告“西田哲学”的诞生。西田哲学的创立既标志着现代日本哲学的肇始 ,又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日本哲学的发展。这也是本刊首次以专栏的形式介绍日本哲学即选西田哲学的原因。因篇幅所限 ,这里译介的西田原作《场所》只是该论文的第一节 (原文共 5节 ) ,选译的研究论文也很有限。诚如研究论文所示 ,“场所”是来自根本之处的思索 ,是西田思想逻辑化的开始 ,亦是其思想成熟的路标 ;西田哲学既是哲学性的 ,又是宗教性的 ,它以生命为纽带 ,把哲学与宗教统一起来 ;西田哲学有现代性 ,因为西田对哲学所持有的问题意识及其思维方式都超越了日本而与西方现代哲学大师同步。因此 ,在西田谢世半个多世纪的今天 ,他的哲学仍然是当代日本哲学的最高代表 ,仍然主导着日本哲学的未来走向。故我认为 ,欲知日本哲学 ,须从西田哲学始  相似文献   
13.
叶浩生 《心理科学》2020,(3):762-767
认知心理学实用性转向的根本涵义在于强调认知对于行动的效用与价值。传统认知心理学视认知系统的主要工作是怎样精确地 “表征” 世界,以便在大脑中建立一个外部世界的心理模型。实用性转向则强调认知系统的主要工作不是 “表征” 或 “反映”,而是指导有机体更有效地行动,认知是有 “效用” 的,它的效用就在于指导有机体适应和改造环境的活动。认知产生于行动、服务于行动,与行动水乳交融。这些理论观点来源于实用主义哲学。詹姆斯、杜威等人的经典实用主义对行动和效果的强调深刻影响了部分认知心理学家,促使他们放弃表征为中心的认知观而转向行动导向的认知观。在作者看来,由于这种转向强调了认知的 “效用”,因而对于认知心理学的健康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面对身体与心灵的二元论困境,身认知观开始以一种新的眼光去打量身体,并致力于将身体改造为一种有超越能力的新的身体。但是,当根据一条纵向线索将身认知观划分为温和的身认知观和激进的身认知观之后,上述新的身体在纵向上就呈现为两种身体样态。而且,通过对这两种身体样态的批判性反思,最终可以发现,身认知观当前所实现出来的身体,与其说超越了二元论,不如说在二元论的思考框架下最大程度地强化了传统身体。  相似文献   
15.
是盛梳妆用品的盒子,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较为流行,由于化妆的逐步盛行,至秦汉时期,奁的使用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从出土的奁可以看出,其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漂亮的外形、精巧的构造、细致的分类令人赞叹。妆奁内有精美的木梳及绚丽多姿纹饰的铜镜,不管是木梳还是铜镜,其制作工艺都达到了当时的高峰,对今后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开始从身角度看待认知,以身性为共同话题形成一个与经典离身认知不同的身研究范式。过去学界主要从个体身体视角理解身概念,强调身研究范式的个体性维度。当前学界开始从社会文化视角理解身概念,强调身研究范式的社会性维度。这种转变体现了身研究范式从个体性到社会性的转向。只有将身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维度整合起来,从整体构架重新思考身概念,才能把握其完整内涵。  相似文献   
17.
隐喻是指利用体形象概念理解抽象概念。随着第二代认知革命的兴起,身认知给道德心理学领域的概念隐喻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身道德的概念隐喻研究主要围绕空间维度、颜色维度、大小维度等角度展开。考虑到身体变量对道德概念理解的影响,未来身道德角度的概念隐喻研究,应整合概念隐喻理论和身认知理论,采用更生态化的实验范式进一步探讨和验证道德概念隐喻的多种维度,并需对道德概念的隐喻研究作跨文化探索。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旨在从身认知视角重新建构概念熟悉度、概念掌握度及名词身性的定义和评价指标,探索了体名词的身性与概念掌握度的关系。借助Amsel等(2012)的调查结果和MRC心理语言学数据,采用逻辑演绎与回归分析结合的建模法构建了376个体名词的身性与概念掌握度的关系模型,提出了身认知能力假设。结果表明,对象概念的在线加工过程呈现出一个较长的“停滞期”,反映了认知主体的身认知潜势。  相似文献   
19.
赵岩  伍麟 《心理学探新》2019,(4):308-313
道德隐喻已成为道德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身认知相关理论的兴起,道德隐喻的身研究逐渐展开。目前,身道德隐喻的维度主要包括空间、温度、洁净、颜色、明暗、触觉、味觉、嗅觉等。身道德隐喻的相关理论解释主要包括概念隐喻理论、身认知理论、知觉符号理论和架构理论。今后的身道德隐喻应更多的探讨跨文化的差异性,丰富道德隐喻身维度的内容以及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同时要引入道德隐喻的影响机制分析。  相似文献   
20.
潘威  汪寅  陈巍 《心理科学》2017,40(5):1274-1279
社会认知的机制一直存在心智化与身认知观点的争论。前者认为社会认知是对心理状态的推测,而后者则认为社会认知是身实践活动。虽然,心智化研究者认为身认知有关灵长类动物和婴儿的社会认知的解释可以兼容于内隐心智化,但内隐心智化在解释社会互动时仍然存在间接性的问题。近期,潜心智化理论旨在挑战上述立场中有关社会认知先天论的预设,该理论将个体的潜心智化视为内隐心智化的替代,通过检验与分析相关研究的构想效度,强调社会认知是从非社会性的一般认知功能中衍生而来的,这种立场在社会认知的领域特殊性与非社会认知的领域一般性之间建立起了纽带,从而挑战了心智化与身认知的争论。未来研究应设计更为严谨的心智化研究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验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尝试在神经科学层面探索一般认知功能与社会认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