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0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51.
下向因果问题和感受性问题是当代物理主义所面临的两个挑战,它们迫使金在权不得不从物理主义的立场上有所让步.本文分析了金在权在这两个问题上失败的因为,并提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案.笔者的立足点不是物理主义,而是二元论的功能实在论.功能实在论把功能实现的整体看作第一实在,其中的两个要素即功能意义和功能结构是具有因果力的,因而也是实在的.一方面,由于功能意义和功能结构是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参与下向因果作用的,因而不存在金在权所面临的因果解释的排他性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作者并不崇尚物理主义,因而因果物理闭合原则对于笔者归于无效.下向因果问题就此得以解决.感受性是一种内在的功能意义,既是非物理的义是实在的.感受性问题就此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352.
353.
在认知心理学的发展遇到瓶颈时,具身认知科学引领心理学做新的突围。它突破主流心理学和正统认知科学所坚持的镜像论、表征论和容器论,强调交互隐喻;突破认知计算主义,强调认知的非可计算性;突破心理的离身性与对物质基质的非依赖性,强调心智的具身性和对物质基质的依存性;突破普遍理性或普遍形式,重视意向性和认知或智能的个别差异。正是这些突破,促进了包括认知心理学在内的认知科学在广度、深度上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具身认知理论。  相似文献   
354.
《学海》2017,(4):141-147
本文利用CGSS2006数据,将家庭资源代际分配置于三代之中,研究当前中国家庭资源代际分配状况,以及第三代子女数量及其性别结构对家庭养老资源的稀释作用,并通过家庭抚育资源稀释理论,解释其内在机理和背后逻辑。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家庭优先养老的资源分配方式占据主要位置,家庭代际支持越来越多地体现在生活照料、精神支持之上。第三代子女的数量,尤其是儿子的数量,对家庭养老资源有一定的稀释作用,且在精神支持方面尤为明显。这种稀释作用与家庭抚育资源稀释理论具有相似的逻辑。  相似文献   
355.
近似数量系统(ANS)与数学能力的关系是国际认知与心理研究的经典问题,大量研究进行了探索,但仍存在争议。为了揭示二者关系及其方向和调节机制,本研究对来自55项研究、59个独立样本、12661名被试的242个效应值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ANS与数学能力之间存在稳定的中相关,二者关系是双向的,受ANS测量指标、数学能力内容和年龄的调节。研究结果为深入的纵向研究、实验研究和干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数学教育提供了实证依据和视角。  相似文献   
356.
《学海》2016,(4):167-177
蕺山学与其说如牟宗三所认为的那样,仅为阳明心学的补充和完善,不如说以其以"意"易"心",代表了一种迥异于"心本体"的全新的"意本体"的哲学在宋明新儒学中的崛起和形成。而"意"的合内外、一天人的性质又决定了,一种真正的"意本主义"实际上也即一种"身本主义"。这种身本主义不仅使蕺山的本体论与工夫论彻底地打并归一,而且使其学说最终实现了从宋明新儒学哲学的"意识知觉"范式向中国传统哲学的"身体行为"范式的理论皈依。也正是在这里,为我们豁显出了牟宗三中国哲学解读中的那种流于"康德主义"的理论误区,并使"超越牟宗三"成为今日中国哲学思想之真正光大弘扬的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357.
吴明 《佛教文化》1994,(3):20-22
所谓依法系而作禅定的分类,就是依照禅定法门自身性质结合法门流传体系按层次而来分类。这样,既能继承过去,又能适应现在,更能开拓未来。举其大者而分: 其分类一,即为佛教禅与非佛教禅,是以属佛法非属佛法而分类也。所谓属佛法和非属佛法,就是看它是否合乎佛法般苦,合乎般若者皆是佛法,否则都非佛法。  相似文献   
358.
读者信箱     
艾洁 《天风》1995,(12):49-49
编辑部同工:主内平安! 最近我们看到1996年的《天风》收订已经开始,知道订价一年要24元。明年怎么会涨到这么高呢?我门想,《天风》作为教会的刊物,是为了牧养主的群羊,订价是不该上涨这么快的,我们一年比一年订不起了。  相似文献   
359.
西藏佛教的传统中,两种阿弥陀不作一个尊格即“阿弥陀佛”来称呼。作为报身的无量寿(Tshe dpag med,Amitayus)和作为变化身的无量光(’Od dpag med,Ami-tabha)始终被区别开来。笔者曾在《西藏撰述的净土教系佛典》(《佛教大学大学院研究纪要》第七号)一篇杂文中谈到这一问题,这里想再次就两者在图像方面的差异叙述一下。无量寿佛和无量光佛都只是座像,即结金刚结跏趺座(rdo rje skyi mo drung)  相似文献   
360.
本研究采用行为反应时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探讨道德的重量具身效应及“重量-道德”隐喻联结对该效应的调节作用。参考内隐联想测验的逻辑,采用联合分类反应任务,在默认的“重量-道德”隐喻表征情境(实验1)和道德垂直空间隐喻的启动情境(实验2)中,要求被试分别使用轻鼠标和重鼠标对道德/不道德词进行分类判断,考察鼠标重量对道德概念的加工所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默认情境中,“重-道德,轻-不道德”的联合分类条件比“轻-道德,重-不道德”条件的分类反应时更短,并伴随有更大的脑电晚期正成分(LPC),而在启动道德垂直空间隐喻后,两种联合分类条件下的反应时和LPC结果出现反转。本研究结果表明道德概念的加工会受到重量经验的影响,“重量-道德”具身效应具有心理现实性,且重量概念与道德概念的隐喻联结引导并调节了这种具身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