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8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李宜静 《现代哲学》2007,3(3):133-138
文章简要介绍和分析了阿部正雄对当代宗教对话理论问题的思考。首先,针对世界诸宗教的当代处境,阿部指出目前宗教对话最根本的目标在于宗教间创造性的相互转化,只有这样宗教作为一个整体才能有效回应当代反宗教意识形态的挑战;其次,针对宗教内部的多元化问题,阿部提出了以佛教“三身佛”理论作为整合世界诸宗教之多元性和统一性的工作假说。笔者认为这一假说在一定程度上论证了宗教间的相互学习和转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但另一方面又体现了某种程度的佛教优越感,难以真正为佛教和其他宗教“平等”的相互转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2.
认知科学——新千年的前沿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科学是研究人类心智奥秘的高度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探讨影响人类未来发展命运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并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基于大量翔实的资料,文章介绍了国内外认知科学研究现状,分析了认知科学的研究趋势,探讨了认知科学的应用前景,并指出未来研究者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73.
基于主动推理架构的预测心智理论可描绘个人与媒介的动态耦合,揭示互联网革命的终局——“元宇宙”——在认知意义上的本质:接地的、具身的、内容愈发丰富的信息传播媒介终将成为互联网用户数字生活的认知龛位乃至生态龛位,个人与媒介终将在互动中实现有别于传统形态的意义建构:在更大的空间尺度和更长的时间跨度上,这种变化只是个人与媒介围绕主动推理的主导地位展开往复争夺的缩影。  相似文献   
74.
许科  刘永芳 《心理科学》2007,30(5):1193-1195
信任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一直是信任研究中争论的焦点。在对理性信任观和非理性信任观进行比较分析之后,在"有限理性"和"心智成本"的框架下,提出了信任的有限理性观点,对信任的理性观和非理性观点做一整合。  相似文献   
75.
作为当代心智哲学九大问题之一的他心问题,肇始于Descartes主义对心身关系的认识。问的是:我们能否知道以及怎么知道他人有心,亦即有思想、经验和情感等?对于他心问题的解决方案,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当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神经生物学、认知神经科学和大脑测试技术等)的深入发展,哲学家与心理学家的知识联姻和交叉合作研究,提供了关于他心问题的若干重要成果和实证资料。他心问题不再成为"理论的死角"。当代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出现(soci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SCN,2000),在科学方法论上更加关注对社会性心智现象的神经机制考量,一系列研究成果都为揭示他心问题提供了科学旁证。这不仅说明了认识他心的可能性,而且表明了通向认识他心方式的多样性,物理学的方法并不是与他心相隔绝。本文尝试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镜像神经元系统,他知与自知、他心知觉和再认的社会标记、他心社会判断和归因入手来论证他心问题的可释性,为他心问题的论证提供一条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新进路。  相似文献   
76.
人是具身心智的存在者,其存在方式独特性在于:他既依赖于物理形态的身体,又有存在论上不可还原性的主观性。因此如何在现代世界观中一致且完备地解释和理解人遂成了心智哲学的大问题。如果坚持现代世界观的基本立场一致性,那么对意识的解释和理解不可避免存在着"难问题"所界定的不完备性。人们大致从三个进路来处理不完备性的局面。然而,原则上它们都无法实现一致且完备的要求,因为这里存在一个根本的局限,即不可能通过认识论的方法在两种存在论形式(无和有)之间实现等价转换。尽管在认识论上这是一个悲观的结局,但另一方面它又是积极的,因为它显示了个体经验在存在论上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77.
身病与心病     
一、瘟疫流行惊世界,防治疾疫须治心2009年4月初,一种被称为甲型H1N1的新型流感在美国和墨西哥等国爆发,在两个多月时间里迅速蔓延到75个国家和地区。截止到6月11日,全球确诊病例达27000多人,死亡140多人,世界卫生组织将警  相似文献   
78.
范伟伟 《心理学探新》2014,34(5):387-391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典认知研究的步履维艰,认知研究逐渐显示出具身化的特点。具身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代表,它强调身体在认知形成中的重要性,认为身体对认知有限制、分配和调节作用,并具有与经典认知不同的运动观。近年来研究者们以实验手段力求为具身认知的存在提供证据,着力考察认知与身体感知运动状态的相互影响。具身认知理论在认知构建、生态效度等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但目前具身认知还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9.
心智哲学是20世纪中末期西方哲学所发生的继语言(义)学转向和语用学转向之后的一次重要转向,它为心理学提供了新的元理论和方法论。(1)为心理学提供了"心智-语言-世界"新的世界观;(2)从哲学角度对人的心理进行了探讨,促进了哲学与心理学的结合并互哺;(3)促使人们对"人是什么"重新审视与理解;(4)引发了对以往心理学尤其是主流心理学的基石——身心二元论的质疑;(5)催生了第二代认知科学、活动主义、情境认知等新取向的兴起。它对心理学有很大启示:第一,人工智能、动物研究等研究是有限度的;第二,应重视身体的作用;第三,应重视人的意向性,注重隐喻分析;第四,应关注人的存在,尤其是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80.
情感一致性是指情感具身反应(情感感受、表情及情感的相关身体动作等)和情感认知评价(情感观念性内容,积极或消极)在效价层面上的耦合关系。实验以89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情感一致性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实验通过音乐启动相应的情感感受(积极或消极)操纵情感具身反应,采用快速组句任务启动相应的情感信念(积极或消极)操纵情感认知评价,89名被试被随机分配到四种实验条件下,最后所有被试参与(性别)刻板印象IAT测验。结果发现:情感不一致条件促进(性别)刻板印象激活;情感一致性没有导致流畅性的变化;情感感受调节了消极阈下情感信念对刻板印象激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