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84篇
  3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范爱侍 《天风》1994,(12):33-33
《天风》今年第7期发表了李亚丁同工题为“主耶稣的12门徒”一文。内中提到12门徒中,以身殉道者达10人之多。一位同道写信给我说:“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很想不通,为何他们大都遭到这样不良的结局?我想是不荣耀主嘛!为什么主不救他们脱离凶恶、荣神益人呢?”有些传道人,也说有信徒向他们提此问题。  相似文献   
192.
从工程的存在到工程的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铃 《道德与文明》2010,(6):114-118
工程存在方式的历史演变伴随着工程伦理原则的演化:古代工程以具身方式存在,遵循自然伦理原则;工业革命以来,工程以他异方式存在,遵循个体伦理原则;20世纪中叶以后,工程以工程创新的方式存在,遵循交往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93.
如果我们既要避免陷入所予神话,又要能够说经验可以作为我们对其思考的外在限制,就必须认为概念能力渗透于经验世界的任何领域中。约翰·麦克道尔以此作为辩护概念论最重要的论据。对这种思想最直接的批判是一种非概念论的观点,其证据源自我们对感觉经验和技能性行动精细性和丰富性的现象把握。非概念论并非处理这一问题的令人满意的方式,在麦克道尔与德雷福斯的著名辩论中,麦克道尔不断调整他的观点,一方面认为感知、行动与思想的关系是一种连续的差异而非"顶层—基础层"的二元划界,另一方面又主张理性的概念能力已然贯穿于涉身性的技能行动中。  相似文献   
194.

具身学习已经在多学科领域内得到研究和实践。从具身学习理念出发,指出当前医学教育中的非具身现象,具体包括现实医学教育中学生的身体和思想难以“双在场”、虚拟医学教育中学生身体和思想“双缺场”、学生难以实现时间碎片化和空间碎片化的有效整合。继而提出构建“环境-身体”二元统一的医学教育、创设具身情境的虚拟医学教育、树立时空统一下医学生的全面发展观的改进思路,并进一步聚焦于具身认知中的根植原则来展示医学人文课程情境化教学及评价的案例。

  相似文献   
195.
张若思 《哲学动态》2020,(4):119-126
"知识是否为一种心智状态"是当代知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威廉姆森论证了知识是一种纯粹的心智状态,不是信念和非心理成分的复合状态,且知识的条件是"首要的"。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他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要讨论知识究竟是否为一种心智状态,应澄清"心智状态"与"知识"等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同时,将知识理解为一种心智状态,更为合理的定位是将其置于一种哲学的"关系"视角之下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196.
王汉林  鲁中义 《心理科学》2014,37(4):829-833
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从具身认知的角度来探讨阅读特殊体裁的幽默——冷笑话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及其与低温知觉的关系。实验1通过眼动记录法,探讨被试阅读不同形式幽默后对高低温图片注意偏向的影响,实验2使用句-图匹配范式探讨不同幽默题材与不同情绪效价之间的关系,实验3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探讨高温/低温概念与正性/中性情绪之间的内隐联想强度。实验结果表明对冷笑话的阅读理解能启动低温知觉,并且能够产生一种类中性平静的情绪,同时这种特殊的情绪体验与低温概念之间存在较强的内隐联系。  相似文献   
197.
心智游移是一种常见的非自主内源性意识体验, 是意识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存在提示非感官意识在人类意识经验中的重要地位, 以及持续进行的无意识加工对个体生存可能具有的重要意义, 对心智游移的研究是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内新兴的热点课题。本文重点回顾了关于心智游移的体验内容、与情绪的关系及其相关神经活动方面的研究成果,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心智游移的发生机制及适应性功能。文章最后总结了目前心智游移研究中存在的定义不清、研究策略和方法过于局限以及研究内容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8.
习惯与道德之间有着天然联系。“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 ,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路径。习惯养成能有效规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 ,形成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辐射效应。从“三思而行”到“不虑而行”是未成年人良好习惯养成必经的心智历程。  相似文献   
199.
汤亚 《美与时代》2014,(9):101-101
无论在阅读、观赏、聆听这一系列行为的过程中,情感的运动是必然的结果。人物往往是带动观众情感运动最直接也是最有力的元素。人本身对于越熟悉的事物,就越会有认同感。电影人物作为电影中观众所接触的最直接的情感元素,对于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0.
认知与身体:理论心理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13,45(4):481-488
文章站在理论心理学的立场,从具身的维度,探讨了认知与身体的可能关系。文章指出,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文化中,二元论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柏拉图是二元论思想的最早代表,笛卡尔从认识论上确证了心、物二元世界的存在。传统认知心理学承袭了身心分离的二元论传统,视心智为独立于身体感觉运动系统的抽象符号信息加工。但是具身认知的兴起对二元论提出了挑战。从具身的维度来看,认知是身体的认知,身体是认知的主体。认知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对身体的依赖性:a.身体限制着认知的特征与范围。有机体的身体结构、身体的活动能力限制了认知表征的性质和内容;b.身体不仅限制着认知加工,而且可以作为认知加工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大脑和身体之间分配认知任务,发挥着一种类似于分销商的作用;c.身体调节着认知,影响着思维、判断、情绪和动机等心智过程。上述事实说明,身心并非对立的二元,而是一体,身体与环境的互动造就了心智和认知。心智、身体、环境是一体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