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历来关于《大学》之亲民与新民的争论中,朱王两家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朱子改亲为新的主要动机在于适应将《大学》义理理学化的需要,但其对于经文的诠释并不符合《大学》文本的思想内容;王阳明主张恢复《大学》古本而复新为亲,突出了亲民的实践品格,更为贴近《大学》文本的原意,却忽视了《大学》古本中客观存在的新民问题。本文主张跳出宋明理学的思维模式,直接返回到《大学》思想的古代源头去探寻新民与亲民的本来意蕴,并对于新民的内涵做出了新的解释。笔者通过考察《尚书》、《诗经》和《孟子》中的相关文献,发现在原始儒家的思想语境中,所谓新民是相对于新命而言,是新朝子民之意,并不具有性理学的意义。它作为上古思想的遗存被纳入到《大学》内圣外王新的思想体系中,但在《大学》新的思想脉络中,早期儒家经典中关于亲民、新命、新民三者关系的思想线索却变得黯而不彰了,于是导致了后来的种种不同解读,唯有回到亲民和新民思想的发源处,才能真正搞清它们自身的涵义,进而理清二者关系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42.
文章具体论述了孔子"重德轻筮"的学《易》旨趣及其与孔门天命观的深层关联,指出:帛书《要》篇的思想内容,在孔门有其自身悠久的承接发展过程,绝非汉儒所创。  相似文献   
43.
《孔子研究》2021,(4):84-95
  相似文献   
44.
朱熹论"命"     
史少博 《管子学刊》2007,(3):107-109,125
朱熹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独创性地把"命"分为"气之命"和"理之命",并且认为"理之命"操之在我,而"气之命"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不能为的,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罕言命"。  相似文献   
45.
孔孟有自己的生死观.他们将人的生死与"命"、(生死)祸福与"德"联系起来确立了"乐天知命"、"修身以俟之"的生死态度.以"德"取福的延伸就是生死以"义"的生死价值观.这种生死价值观最终决定于生死的目的.孔孟认为,人的目的在于"仁",修德行义都来源于对"仁"的追求.  相似文献   
46.
在<周易外传>困卦中,船山全面阐述了自己对德福关系的看法,不仅为人的行为取向提出了明确的方向,而且解释了这种方向的本体论根据.其中对德福来源、性质与差异的探讨是全面而有体系的,最能体现儒家精神.船山首先提出"德福皆为命"的核心命题,进而阐述了"德可充,福不可充"的因为并提出了"以德致福"的思想,以期重新论证并弘扬儒家以德为本的精神理念.本文的逻辑进路也因此得以建立:先分析"命"之基本内涵而后引申出"命"之结构、分化过程和差异性三个分论题,以此为基础形成对德福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47.
佛教医学概论(续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症治疗就是随病施医。其疗法主要有药物、针灸、度无极、止观和节制饮食等等。其中,药物主要有五种消药、五种果药、五种根药、五种胶药、五种汤药、五种盐药。另外,还有捻五指、戒贪、五戒和饮食疗法等等。  相似文献   
48.
性命关系是全真道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陆西星探讨的核心理论问题。陆西星认为,性非命则得不到彰显,命非性则不能够灵,性乃命之所主,命乃性之所乘。两者又是相互依赖而不可偏废的。所以,修道之人不能只偏于一隅,必须做到性命双修,而在修炼的次第顺序上,则理应是在坚持性命双修的原则之下,先性后命,从而实现了性了命。  相似文献   
49.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抗灾斗争中,全国卫生系统紧急行动,6万医疗卫生大军以最快的速度第一时间奔赴灾区,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严防疫情,保护健康,开展了一场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生命大救援。  相似文献   
50.
《谛义证得经》是古印度重要宗教派别耆那教中影响最大的经典。这一经典构筑了耆那教系统的理论体系。它重视通过智慧获得真理,提出了"七谛"的理论。在这种理论中,该经表明了耆那教的主要宗教和哲学思想。《谛义证得经》通过"命我"和"非命我"的范畴,论述了耆那教关于生命现象和自然事物的主要理论;通过"五种智"的理论,展示了此教在认识论上的主要观念。《谛义证得经》对耆那教在历史上的成熟和发展起了较大作用,在印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