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1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华人文精神之元典内涵试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形成于“轴心时代”的元典命题“人文以化成天下”奠定了中和人文精神的基础内涵。这种人文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循天道,尚人文”的人文倾向、“致中和,得其分”的中和境界以及“崇礼乐,赞化育”的美育工夫,这三者构成了中华人文精神由内而外、由体而用,由境界而工夫的基本内涵和总体风貌,也成了中华传统精神文化共通的精神和最基本和最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32.
论《淮南子》的道德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子》的道德教育理论强调因性而教、身教重于言教、心理调节与道德教育互动、以真情动人、重视教育主客双方的心灵沟通 ,其中不少合理因素今天依然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3.
孔子所谓"与命与仁",充分彰显了孔子立言为学与士人君子之学的宗旨要义以及作为一种道德性命之学的中国学问的精神特质与义理内涵。要而言之,士人君子的精神生活与道德生命主要不是由个人利益的得失考量所主导和支配,而是由命与仁两大核心要素共同构造而成。对士人君子而言,只有在知命与体仁之间,即基于对天命因素与命运力量的深刻洞察和切己体认以及对于仁德修养与道义理想的追求和践行,才能成就人类可大可久之不朽的道德功业,从中则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具体表现为:守望文明,维新中国;生于忧患,自强不息;穷理尽性,安身立命;天下为公,生民为重;生命感通,万物一体。  相似文献   
34.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到“儿童通过艺术活动所能表达的主要内容是自己的感受、体验、已有的知识、经验、本人的情绪、情感和意愿,还有他们所见、所思、联系和想象以及这些内容之间的交会和综合等。”一节好的活动课都由三大环节构成,即活动前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后总结,活动前准备又分为物质准备和经验准备,物质准备幼儿们都能按要求准备好,而经验准备往往被忽视,教学方法仍然是出示范画、示范讲解、幼儿临摹三段法。  相似文献   
35.
荀子人性论之形上学义蕴--荀、孟人性论关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荀子所谓“人之性恶”是一个经验论的命题,在形上学的层面上,荀子并不是一个性恶论者。在荀学的观念体系中,与孟子所言之“性”相对应的观念并不是“性”,而是所谓的“伪”。也即是说,在荀子这里,具有“人之所以为人”之内涵与规定的概念是“伪”而不是“性”。所以虽然荀子有“人之性恶”的说法,但若从“伪”的角度说,荀子其实是个“性善论”者。  相似文献   
36.
齐鲁两国实行不同的建国方针,齐国实行“因其俗,简其礼”即因袭沿用原土著东夷族的礼俗。而鲁国实行“变其俗,革其礼”即用周礼变革原土著东夷族的礼俗。两种迥然不同的建国方针,在葬俗中充分反映出来。主要表现在齐国沿袭原土著莒国等东夷国,大量使用以人殉葬的葬俗。而曲阜鲁故城内,129座两周墓葬中,仅有一座墓中殉葬一人,证明鲁国基本上废除了殉葬陋俗。  相似文献   
37.
郭成磊 《孔子研究》2020,(1):150-160
清华简《心是谓中》断命在天章对天命、鬼神干预人事的认可,与战国楚地盛行的信鬼好祠之风具有密切关联。基于对这种风气积弊日深的深刻认识,简文作者采取了一种权宜之策,即通过吸取并改造儒家的命论,一方面承认天鬼对人的客观限制,另一方面又凸显心身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在保家没身等活动中要注重个体内在的道德自律,尽力发挥自身的主观努力。  相似文献   
38.
39.
本文主要讨论顾宪成对于性、命二者关系的看法。"天命"思想在顾宪成的思想中很重要,认为这是学问的"大头脑",是源头所系。他论性命主要依托于对孟子"性也有命焉""命也有性焉"二条的解释。然他论性命与孟子之意甚相反,主张性命交关,孟子则主张区别性命。顾宪成之性命的含义与孟子不同,与程朱也不同,特别是命的含义差别最大。孟子犹以命为命数之命,为在外者;而程朱则逐渐转向以气质论命,把在外之命归于在人身之气质;顾宪成所谓命则为先于性者,为"天命"之命。性、命二范畴在他的思想中有着特殊的界定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40.
本文试图以先秦“天命”观、老子的“道”、道教天命思想及其政治作用、承负因袭的客体说、“我命在我不在天”的主体说等观念为主,对早期道教天命思想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