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39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明朝以降,中西文化交流进入丰富多彩的时期。毋庸置疑,在不同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的历史阶段,广东体现出了开放性、兼容性和进步性。当我们回眸历史,就会发现明末清初天主教第三次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在广东,也留下了墨彩浓重的一笔——东方宗徒方济各·沙勿略试图叩开中国大门未果而抱憾病逝于江门上川岛,以及中国传教第一人利玛窦在肇庆开始的中国之旅。  相似文献   
82.
唐代江南地区出现的台律融合现象发端有二,一是律学僧向天台止观的亲近,一是天台传承中对律学的探求与弘扬,双向的进程导致台律双弘并在宋初发展成二宗兼挑,终以律学融入天台为尾声。在此融合现象中,呈现了江南地区在四分律传承中由相部律到南山律的轨迹变化,以及佛教中国化进程中“宗派”之间融合发展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83.
严锡禹 《天风》2018,(2):31-31
论到中西融合,明末士大夫需要面临一个关键问题,即中学西学,孰先孰后?比较有代表性的主张为西学中源说。  相似文献   
84.
苏喜乐 《天风》2018,(5):11-12
推进基督教中国化的内涵包括教堂建筑中国化在内的方方面面,过往人们总是以西方教堂的样式为教堂建筑的“样板”,其实,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本民族丰富的建筑文化,基督教在某一处境中要生根开花结果,一定要与当地文化融合,而这融合当然也包括基督教教堂建筑方面的融合。本期我们邀请几位同工讨论教堂建筑应有的中国元素,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85.
做好新时代宗教方面的新闻舆论宣传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自觉适应新闻舆论宣传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积极应对网络信息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不断创新新闻传播方式,推动宗教方面的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86.
仇宇 《中国宗教》2018,(9):76-77
古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的商道,同时也是文化交往的通道。宗教文化是古代文化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丝绸之路上数量众多的宗教文化遗存,见证了这段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  相似文献   
87.
许巧仙  施国庆 《学海》2011,(5):114-118
基于304份N学院听力残疾大学生问卷资料及部分学生访谈资料,本文对他们通婚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有明确意愿的179个个案中,选择愿意与健听人通婚比例最低,大部分选择愿意和听力残疾人通婚,还有一部分选择了独身。残疾人大学生徘徊在社会边缘,深陷融入社会的困境。回归分析发现性别、户口、父母期望和引导、感知听力残疾人婚姻状况、好朋友交往状况对他们通婚意愿有显著性影响。本文最后就残疾大学生如何缩小与社会的距离,融入社会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88.
李新德 《孔子研究》2011,(1):98-107
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士对中国经典<四书>的翻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们对<四书>的翻译与阐释既是出于耶稣会士学习中国语言文学的需要,同时也是与耶稣会在华传教策略密切关联的一项重要工程.耶稣会传教士译什么、怎么译,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尽管这些传教士的最初动因是为了更好地在华宣教,但与其它差会的传教士不同,基于"补儒易佛"的...  相似文献   
89.
《中国儒佛道三教关系研究》是南京大学洪修平教授的学术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全书按主题和内容分为总论篇、分论篇、比较篇、专论篇、访谈篇五个部分。最后的附录篇是作者给研  相似文献   
90.
王雅茹 《美与时代》2023,(1):101-103
城市形象不仅取决于建筑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还受到城市文化底蕴带给人的感受的影响。近年来,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城市形象的塑造带来了机遇,但是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在各媒体平台上的形象宣传并没有体现出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秀美的自然风光。列出榆次发展的优势和不足,结合新媒体,从文旅融合的角度出发,提出提升榆次城市形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